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多媒體美國手語系統應用於大學、小學、及幼兒園成效之研究
朱經明 柏廣華 石蕙雯
亞洲大學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多媒體美國手語協助大學幼教系學生、國小文化不利學生、及幼兒園兒童學習美國手語及英語之成效。本研究設計之多媒體電腦美國手語系統包括美國字母手語和單字手語。大學生部分採問卷調查方式,以了解多媒體手語教學成效。小學部分研究主要採用平衡對抗設計,比較以字母分類教美國手語和以同類字分類教美國手語,效果之差異。幼兒園部分則採同組前後測實驗設計。研究結果顯示:大學部分學生對此課程反應,在5點量表中平均達到4.60高分。小學部分以同類字分類教美國手語結果優於以字母分類。在幼兒園部分,無論英語字母或英語單字,後測成績較前測均有非常顯著進步,進步率超過3倍。
關鍵詞:… 繼續閱讀
教育部《常用手語辭典》詞彙之音韻特性分析
李信賢
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一、前言
人類的嬰幼兒有學習語言的本能,越早開始學習語言,對其將來認知能力的發展也越有助益。口語的學習在嬰幼兒早期必需透過聽覺管道來學習,而聽覺障礙者因為生理的限制經常導致其口語學習效果不彰。當前聽覺障礙者多半是透過聽覺重建及語言治療等方式,希望能獲得與一般聽常者一樣或相近的聽覺接收及口語表達能力。近來的醫療進步也協助了不少聽障兒童透過聽覺輔具或手術重獲聽力,並得以透過聽覺學習在嬰幼兒時快速掌握口語表達能力。然而,即使醫療進步,仍有部分聽覺障礙者無法受益於科技的輔助,因此以視覺接收訊息、以雙手動作搭配表情來表達的手語仍是許多聽覺障礙者很重要的一種語言溝通方式,這個異於我們聽常者的視覺語言也是聽障文化很重要的核心成分。
對於手語,一般人對其經常有一些錯誤的認知。最常見的就是將手語和肢體動作劃上等號,認為手語只是低階的手勢溝通,沒有口語的完整語法(grammar)結構。因此許多人認為全世界手語都是一樣的,這是因為他們將手語視為是肢體動作的一種。事實上,語言學家及心理學家已經透過語言學分析、手語習得、腦部核磁造影等方式來證明聽障者所使用的手語和我們所說的口語一樣都是人類自然語言的一種。就語言的語法結構而言,手語和口語一樣都有音韻(phonology)、構詞(morphology)、句法(syntax)這三大基本語法系統。音韻系統規範語言中的各種最小的基本成分(音素、重音、聲調等)如何組成一個更大的音韻單位(如音節)或詞彙;構詞系統規範語言如何將詞素(morpheme)及詞綴(affix)組合成詞彙,例如:英語的形容詞‘slow’加上-ly這個詞綴後就變成副詞‘slowly’;句法系統規範語言中不同類的詞應該出現在句子中的哪個位置,例如:英語的疑問詞必須在句首,而漢語的疑問詞通常在句尾。對不熟悉手語的語言學家而言,他們也難以相信手語是語言,因為手語不靠聲音傳達,怎會有語言中重要的音韻系統呢?美國高立德大學的Stokoe博士(1960),以語言學方法分析美國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 ASL),發現ASL的詞彙都是由一些固定的手形、動作、位置組合變化而成。這跟我們口語的音韻系統一致,每個語言都是由一組固定的音素來組合變化的。因此Stokoe首次提出手語也是語言的看法。自此而後,手語吸引世界各地語言學家、心理學家投入研究這個長期以來被忽略的語言。因為語言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要尋求人類語言的共通點,只研究口語的語言特性,顯然無法瞭解人類語言的全貌。… 繼續閱讀
台灣與美國於手語教育之比較
… 繼續閱讀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提升低年段聽障生溝通能力的作用淺析
… 繼續閱讀
利用規約手語促進聽損學生書面語言發展實驗研究構想
… 繼續閱讀
聾校中高年級聽障兒童溝通與交往課程有效教學的行動研究
王蕾
廣州市聾人學校
摘要
通過幾年在中高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程的實際教學經驗摸索,並結合聾生的學習特點,注重新課標,在此基礎上提出中高年級聽障兒童溝通與交往課程有效教學的行動研究。本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對中高年級的溝通與交往課程進行有效教學:聾校中高年級聽障兒童溝通與交往的特點;準確把握中高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的核心理念;中高年級聽障兒童的溝通與交往課程進行有效教學的策略;設定中高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程有效教學的全面評價體系等等。
關鍵字:聽障兒童 … 繼續閱讀
新方案下聾校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的理解和實踐
王小春
廣州市聾人學校
摘要
溝通與交往課是《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新設課程,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也是聾校新課程的一大亮點。該課程具有鮮明的聾教育特點,旨在幫助聾生掌握多元的溝通與交往技能與方法,促進聾生語言和交往能力的發展。本文從溝通與交往課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方面對聾校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程的有效實施提出個人的理解和看法。
關 鍵 詞:聾校低年級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