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提升低年段聽障生

%E5%AD%B8%E6%A0%A1%E6%95%99%E8%82%B2%E8%88%87%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5%B0%8D%E6%8F%90%E5%8D%87%E4%BD%8E%E5%B9%B4%E6%AE%B5%E8%81%BD%E9%9A%9C%E7%94%9F
%E5%AD%B8%E6%A0%A1%E6%95%99%E8%82%B2%E8%88%87%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5%B0%8D%E6%8F%90%E5%8D%87%E4%BD%8E%E5%B9%B4%E6%AE%B5%E8%81%BD%E9%9A%9C%E7%94%9F %E5%AD%B8%E6%A0%A1%E6%95%99%E8%82%B2%E8%88%87%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5%B0%8D%E6%8F%90%E5%8D%87%E4%BD%8E%E5%B9%B4%E6%AE%B5%E8%81%BD%E9%9A%9C%E7%94%9F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提升低年段聽障生溝通能力的作用淺析

                          梁嘉琦

廣州市聾人學校

摘要

兒童語言發展是通過自身與外界積極的語言交往而獲得,創設一個促進語言發展的活動環境對聽障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這整個的過程中離不開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的通力合作。特別是低年段的聽障生,他們很樂意接受並能很好地掌握家長和教師給予的知識。

關鍵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聽障生、溝通能力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對後續的教育成效起著重大作用。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將有利於從根本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直至最終消滅文盲,從而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的目標的實現。因此,廣州市聾人學校在國家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在注重對聽障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同步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把握低年段聽障生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強化對其溝通能力的培養。

兒童語言發展是通過自身與外界積極的語言交往而獲得,創設一個促進語言發展的活動環境對聽障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光靠課堂中的集體教學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要為聽障生提供一個“有準備的語言環境”。

 

一、學校教育是聽障生獲取知識的主要管道

   同齡的聽障生與健聽人的語言起點是不同的,所以在聾校低年段中的語言教學相對普通小學的語言教學,我們做的要更基礎、更紮實,通過教育教學活動為我們的聽障生步入社會提供一個無障礙的通道。因此,在低年段的教學中,我們貫徹聾校“以口語為主導的全溝通模式”的教學理念施教,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導聽障生發音、說話,培養他們的聆聽習慣以及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溝通水準。基於上述理念,我們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通過模擬生活場景使聽障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下面我就在學校教育中如何運用情境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情境教學能激發聽障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

    情境教學由於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巧妙地把兒童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平衡大腦兩半球的相互作用。兒童之所以能進入情境,是因為情境有圖畫的形象、音樂的形象、角色扮演的形象、生活場景的形象等,並有教師的調節、支配。教師通過營造真切的意境,使學聽障生產生共鳴並全身心地進入情境。此時的情境,就不光是一種物與形組成的場景和畫面,而是滲透和包含著教師的情感。在這種“情”與“境”的合力之中,兒童的情感也被激發起來了。情感為情境教學的紐帶,師生情感的交流、互補,極大地豐富以致昇華了單純的、直觀的手段與語言結合的物“境”,從而使教學活動進入到師生共處的忘我的、幾乎是無意識的狀態。從教育“提高學生的悟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遠大目標來說,情境教學對兒童右腦的發展已顯示它的價值。

情境教學的生動手段,可作用于兒童聽覺、視覺、觸覺等不同感官,促使兒童的感官在這裡不斷地日益敏銳。在情境中,教師的語言描述是引導兒童感知、體驗情境的主題;學生的各類感官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不斷趨於敏銳、完善。事實確實如此,雖然聽障生的聽覺系統出現了障礙,但是他們眼睛特別亮,經過聽力補償和聽力重建後的康復,他們也能感受到聲音的奇妙。夏天在課堂裡上課的時候,一束陽光跳進教室,他們發現在桌子上形成一道彩虹;馬路上傳來了警車的警笛聲,他們都會豎著耳朵並對此展開豐富的聯想,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操場上,一隻小鳥受傷了,他們小心翼翼地把小鳥送到醫務室,並寫觀察日記……這些都證明瞭我們的孩子對周圍世界日漸留心、敏感,這就拓寬了他們進一步認識世界的通道,並且成為他們思維、想像、創造的重要基礎。

情境中鮮明的形象、熱烈的情緒,是眼前形象與聽障生視覺記憶系列中的形象,連續地跳躍式地進行著。教師因勢利導,以師生的情感交流、教學的民主,來渲染和創造氛圍。從語言形式講,有獨白,有對白,也有多角色的表演,是聽障生靈活運用已學得詞、句、篇修辭手法,使聽障生的創造才能得以表現。我們會根據不同的主題,來合理創設相應的情境,促進聽障生在現實環境和主題活動的交互作用中獲得主動的發展,課堂也會因此而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創設語言環境,體驗情境

我們溝通與交往課程本著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學語言的原則,讓學生在最熟悉的環境中學習語言。因為環境的因素,以及自身生活和學習所需,他們會迫切地需要教師的支援與引導,從而激勵他們更好地、紮實地掌握生活中最常用的生活語言。如:在教學《我們的學校I》中,課前,就帶領聽障生參觀校園,這對他們是一個新奇的地方,也是他們將來學習的地方,這給他們帶來感性經驗,讓他們對學校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接著初步瞭解我們在一年級中最常用的幾個場所:律動室、飯堂、教室、操場和廁所。讓他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各個場所的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

聽障生的思維,隨著年齡發展,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發展。對低年段的聽障生來說,他們對形象直觀的知識更容易接受。圖畫、多媒體等形象生動、色彩鮮明,能更好地刺激聽障生的視覺感官,激發他們愉悅的情緒。如:教學《美味的食物》中,通過課件呈現出各種美味的食品時,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並迅速理解教學內容,相對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用有限的彩色粉筆畫出各種食物而言,學生通過前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三)營造良好氛圍讓聽障生在課餘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獲得資訊

學校宣傳到位,規範用語是保障聽障生接受外界資訊的重要保證。聽障生的視覺感官要優於聽覺感官。因此,學校的宣傳欄、宣傳標語、宣傳海報等公共場所展示的圖畫和書面語必須是規範用語,這樣才能有效保障聽障生所獲得的知識是正面的準確的。如:學校舉辦的手抄報大賽,所有參賽作品都要由教師逐個審查把關,確保手抄報的內容用語規範、不出現錯別字等;學生作文評選活動也同樣如此;還有學生製作的花草樹木的標籤也要經過層層把關,以確保內容的準確性。

 

二、家庭教育是聽障生與社會溝通的橋樑

A:張同學的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開始抱著她,每天奔波于康復訓練的中心,一直到小學,媽媽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不論是說話,讀書,寫功課,還是練習老師教的舞蹈動作。媽媽一直都耐心地陪伴著,鼓勵著。現在孩子有活潑的性格,與同學、老師相處友好,學習成績優異,常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表揚

B:王同學的媽媽,雖然也有帶著孩子在不同的康復中心奔波,但是,今天有空,今天去。起床晚了,第二天中午才能到,這是時常發生的。媽媽因為打麻將,常常耽誤了孩子上學的時間。現在,孩子從好的班級,轉到了一般的班級裡,從以前的優質生,變成了讓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

從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家庭不但是特殊兒童生活的場所,也是他們接受教育、健康成長的重要陣地。對特殊兒童施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特殊兒童存在或潛藏的障礙,挖掘特殊兒童的潛力,促進其身心發展。所謂聽障兒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環境中對聽覺障礙兒童進行的教育,主要指由家長或其他家庭成員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和訓練。重點在於通過兒童日常生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塑造良好的個性,養成優秀的品質。那麼,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我們可以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聽障兒童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聽障兒童的家庭教育中較普遍地存在著以下問題:聽障兒童的父母因為家中有個殘疾孩子,總不甘心,又會去生個健康的孩子。一般家庭總有2-3個孩子,原本不寬裕的家庭,又增加負擔。除了要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還要贍養老人。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大量的勞動力流入大中城市和沿海經濟特別發達地區,絕大多數父母在外地打工。多年來對我校多名聽障兒童跟蹤調查發現,每年父親或母親或父母都在不同的地方長年打工的學生占總數的88%,這部分孩子基本都託付老人照看。

從實際情況可知,95%聽障兒童來自農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都長年在外打工,丟下孩子讓老人照看。老人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他們只知道幫孩子吃飽、穿暖,不注重教育引導孩子,不能對聽障兒童進行早期幹預。有些聽障兒童由於嚴重缺乏早期教育,導致這些孩子心理上出現偏差,要麼性格暴躁,要麼孤僻冷漠,並繼而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給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的極大的困難。而且隔代教育對孩子個性發展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由於可憐孩子耳朵聽不到,就無原則的溺愛和遷就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意識,遏制了聽障兒童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影響兒童個性和優秀品質的形成。

(二)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做出傑出貢獻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益於良好的早期家庭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他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於思索,善於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義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於世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我們看到名人的成長過程說明瞭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時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這裡就不舉例證明瞭。對於正常人來說,早期的家庭教育占了相當重的比較。相比之下,我們的聽障學生,有的在出生後便損失了聽力,有的在3歲、10歲、甚至更晚,才有了聽力補償,還有一些一直都得不到這樣的福利,因此對於我們聽障的孩子,好的家庭教育之於他們來說,無疑顯得更為重要。

(三)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夕相處,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聽障學生的家庭教育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學校,有一部分的家長,從孩子康復訓練開始,就一直陪在身邊指導,孩子到哪裡,家就在哪裡。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畫和無計畫、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傳身教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甚至於十幾代、幾十代,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世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如在中國近代,無錫人嚴功增補清未《國朝館選錄》,統計自清順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絕者,如蘇州繆、吳、潘三姓,常熟翁、蔣兩姓、浙江海甯陳、查兩姓。所以說,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往往對人才群體的崛起有著重要影響。這種情況在古、近代比較突出。在當代隨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待業的增多,人們擇業面寬,一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往往不可能都從事同一種工作,但都不乏見到這種情況,即有些家庭成員工作中屢屢出佳績、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員違法犯罪接二連三。這都與家庭教育連續性有著很大的關係。 父母具有良好品德和廣博知識,子女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反之亦然。革命家、教育家揮代英十分重視家庭教育,他指出:“家庭教育的關鍵是父母的因素,父母必須做到,自備有清潔之習慣,自備有秩序之習慣,自備有好善之習慣,自備有勤儉之習慣”他還補充說明:“吾之述此四種修養皆加習慣二字,意謂此等修養,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這就是說要使自己的子女成為品學兼優的中小學生,進而成為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父母首先應該進行道德品質修養,成為子女的表率,使子女心中有一個學習的榜樣。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有責任讓孩子知道,他們是生長在一個偉大的國家,生活在一個健康的社會,生活在共和國經濟最繁榮,政治最清明的時代,社會文明將不斷發展,社會一些醜惡的不良現像是會得到糾正的,讓他們從小就能用正確的思想方法,正確的眼光觀察社會。當然我們也寄希望於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寄希望於媒體的自律。我們要從小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每一位中小學生進行教育,使廣大的青少年具備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未來的社會中既享受法律賦予自身參與公平競爭的權利,同時又自覺地履行自身對社會應盡的義務,這就是家庭教育的任務。正因為這樣,我們的聽障生也是人才,也有著自己的用武之地。所以家庭教育他們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他們日後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綜上所述,現代家庭教育對低年段聽障生高起點、高品質地進入學習起著關鍵作用,學校是系統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地方,但學校的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就很難實現它的教育目標。既然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那麼讓我們所有的家長積極行動起來,從自我做起吧!這樣不但我們現在幸福,將來也會幸福,社會也會更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師範教育中心《小學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2、李慶民:《李吉林與情境教育》,北京:青年出版社,2011年

3、(英)莎曼等《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第三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

版社,2008年

4、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http://www.eol.cn/20010823/207786.shtml

 

%E5%AD%B8%E6%A0%A1%E6%95%99%E8%82%B2%E8%88%87%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5%B0%8D%E6%8F%90%E5%8D%87%E4%BD%8E%E5%B9%B4%E6%AE%B5%E8%81%BD%E9%9A%9C%E7%94%9F
%E5%AD%B8%E6%A0%A1%E6%95%99%E8%82%B2%E8%88%87%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5%B0%8D%E6%8F%90%E5%8D%87%E4%BD%8E%E5%B9%B4%E6%AE%B5%E8%81%BD%E9%9A%9C%E7%94%9F %E5%AD%B8%E6%A0%A1%E6%95%99%E8%82%B2%E8%88%87%E5%AE%B6%E5%BA%AD%E6%95%99%E8%82%B2%E5%B0%8D%E6%8F%90%E5%8D%87%E4%BD%8E%E5%B9%B4%E6%AE%B5%E8%81%BD%E9%9A%9C%E7%94%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