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2014年會暨兩岸溝通障礙學術研討會第三次籌備工作小組會議紀錄
一、時間:2014年9月12日下午14:00至2014年9月12日下午16:30
二、地點: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203教室
三、主席:林寶貴代 … 繼續閱讀
序二
感謝各位敬愛的長官、先進、同道,不辭辛勞,百忙中撥冗前來參加由「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主辦的「2014兩岸溝通障礙學術研討會」,尤其是遠從大陸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各省(市)前來的嘉賓們,謝謝您們的光臨指導。今天個人就藉這個機會代表「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再度向特殊教育界的同道們報告成立「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的目的。
各類身心障礙學生多少均有聽、說、讀、寫等語言與溝通的問題。溝通的方法很多,不限聽與說,尚有唇語、手語、指語、筆談、圖畫、傳真、網路、溝通板、綜合溝通等管道,但是我們的社會、學校、教師、家長都習慣只希望孩子會說話,啟聰班只教口語,醫院治療師也是只矯正構音或訓練口語,我們的社會剝奪了身心障礙者利用其他管道表達情意的權益。雅文基金會Joanna女士希望未來二十年內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障者,我一直借用她的遺願,希望未來二十年內,台灣沒有溝通障礙的身心障礙者。
雖然個人五十七年來教學、研究、服務的對象,大部分以溝通障礙者為主,可是仍然經常會碰到許多教師、家長表示,不知道怎樣幫助他們的孩子解決語言溝通問題。1993-1998學年度教育部、教育廳委託本人規劃在桃園啟智學校連續舉辦的六屆語言治療研討會,場場座無虛席,可見語言溝通障礙專業知能研習需求之殷切。雖然台灣已有一個「台灣聽力語言學會」可供聽語人員進修,但他們研習的對象比較偏重醫院或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出版品或講義內容等,也充滿英文或醫學用語,對我們的特教教師、家長較不方便。
近年來特教領域已有多位語言與溝通障礙學博士、碩士從海內外大學畢業,我在退休前希望把這些人力結合起來,因此成立了「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希望有一個團隊能有計畫地繼續為溝通障礙的學生及家長服務。語言矯治、溝通訓練的最佳人選是家長與特教教師,溝通訓練的最佳場所是在家庭與學校,希望這個學會成立後,有一個平台、一個園地能提供特教教師、研究生、與家長更多進修、研習、發表論述、溝通觀念的機會,以增進教師與家長聽語訓練與溝通訓練的專業知能。
個人在告別五十七年的教學與研究生涯以後,仍有機會從事語言與溝通障礙的研究,首先要感謝教育部長官過去多年來大力支持手語畫冊、手語教材、手語辭典的編輯工作,及學前、學齡兒童語言障礙評量表、聽障學生語文、數學、手語理解能力測驗的修訂,讓個人有溫故知新從事研究的機會,希望這幾種溝通及評量的教材教具,多少能帶給從事聽障教育與語障教育的教師與研究者,些許的幫助。最後再度向熱心支持「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成立的發起人、籌備委員、第一、二、三、四屆理監事、所有會員,及勞苦功高的現任理事長杞昭安教授,以及熱心協助本次「2014兩岸溝通障礙學術研討會」的所有協辦單位、籌備工作的伙伴及論文集的審查委員鍾莉娟、翁素珍、杞昭安、胡心慈、蘇芳柳、曹純瓊、本人等七位教授,致上最高之敬意與謝意。謝謝大家的參與與指導。
… 繼續閱讀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兩岸溝通障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4年 / 林寶貴主編. — 初版. — 臺北市… 繼續閱讀
特殊教育從業人員專業倫理建設
陳秀敏
綏化學院教育學院
摘要
專業倫理是從業人員進行專業活動的基石。本文在對專業倫理解析的基礎上,對特殊教育從業人員的失范行為進行了分析,並對特殊教育從業人員的專業倫理建設進行了探討,以期引起特殊教育從業人員對專業倫理的重視。
一、專業倫理解析
… 繼續閱讀
基模的應用:從聽障教育到普通教育
朱經明
亞洲大學幼教系
康德(I. Kant)認為自己完成了知識論上哥白尼式革命,使原來主體投向客體的認知,轉變為客體符就主體先天形式的認知,而基模(schemas)即屬主體的認知結構。胡賽爾(E. Husserl)更提出「主體唯一」的信念,把經驗世界的「現象」還原到意識(consciousness)之中(朱經明,1982)。胡塞爾的意識結構與康德的範疇(category)相同,都是普世與必然的。康德認為基模將範疇應用於感官的印象,是將純粹概念圖解的程序規則(procedural rule),類似電腦流程圖或是維根斯坦的圖像理論(Eco, 1999)。維根斯坦(Wittgenstein,1922)的語言圖像理論(picture theor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