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聾校高中語文教材使用有效性探微

%E8%81%BE%E6%A0%A1%E9%AB%98%E4%B8%AD%E8%AA%9E%E6%96%87%E6%95%99%E6%9D%90%E4%BD%BF%E7%94%A8%E6%9C%89%E6%95%88%E6%80%A7%E6%8E%A2%E5%BE%AE
%E8%81%BE%E6%A0%A1%E9%AB%98%E4%B8%AD%E8%AA%9E%E6%96%87%E6%95%99%E6%9D%90%E4%BD%BF%E7%94%A8%E6%9C%89%E6%95%88%E6%80%A7%E6%8E%A2%E5%BE%AE %E8%81%BE%E6%A0%A1%E9%AB%98%E4%B8%AD%E8%AA%9E%E6%96%87%E6%95%99%E6%9D%90%E4%BD%BF%E7%94%A8%E6%9C%89%E6%95%88%E6%80%A7%E6%8E%A2%E5%BE%AE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聾校高中語文教材使用有效性探微

陳靜

江蘇省無錫市特殊教育學校

 

摘要

    中國大陸現行義務階段聾校語文教材已無法滿足聽障學生的特殊需求,且高中階段沒有與之相配套的聾校語文教材,語文教師該如何選用教材?本文立足於無錫市特殊教育學校高中語文教學實際,針對現行普校語文教材眾多的狀況,通過分析聾校高中語文教材使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現狀,提出“放出眼光拿來主義”的教材使用方法。在對新的人教版和蘇教版初高中教材的認真解讀的基礎上,首先建立起正確的教材觀,然後提出行之有效的使用普校教材的方法:放出眼光、拿來主義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不斷整合和生髮現有教材,呈現開放性的聾校語文課堂;不斷整合課程資源,加強與美術、資訊技術等課程的溝通,呈現多元的課堂文化。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校高中學生語文素養較前有極大的提高。

關鍵字:聾校  高中語文教材  有效性

 

聾校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教材問題。“教材無非就是例子”,但例子的有效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聾校應該有適合聽障學生身心發展的語文教材。

現行聾校語文教材是上個世紀90年代編寫的義務教育階段教材。目前來看,該教材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教材內容陳舊,信息量嚴重匱乏,不能與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相接軌,無法滿足聽障學生與社會溝通與交往的內容需求;二是聾校教材內容淺顯,教學要求低,無法滿足各種學習層次的聽障學生的認知需求;三是與普通教材浩如煙海的教學資源相比,聾校教學資源相對貧乏,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發揮和聽障學生的潛能開發。教師們期待著新的聾校語文教材的誕生。

然而自2007年2月2日教育部頒發《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以來,雖然許多專家對聾校教材的編寫提出了寶貴意見,教育部也曾組織過多次討論,但由於聾教育地域發展不平衡、教材研發人員不足等原因,新教材遲遲不能出爐。許多聾校大膽改革,紛紛選擇在義務階段使用普校教材。而聾校高中語文教材的使用情況卻更為複雜,教材使用的有效性無法得到保障。

一、現行教材的選擇—亂花漸欲迷人眼          

目前,聾校高中階段使用的教材並不統一,使用的普校語文教材既有人教版又有蘇教版等,既有初中教材又有高中教材。為何會出現聾校教材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複雜局面?這主要有四個因素。

(一)地區差異引起的聾校高中語文教材版本的多樣性。

課改以後,普校語文教材開發百花齊放,地方實驗教材精彩紛呈。聾高中使用的語文教材也由於地域的不同,而呈現多種版本。總的看來,全國大部分聾校仍繼續使用人教版教材,江蘇地區是蘇教版和人教版語文教材共存。我校高中使用的語文教材既有人教版、又有蘇教版。

(二)聽障學生生理年齡與認知水準發展不平衡。

由於聽力殘損,聽障學生的認知水準和接受能力相對滯後于普通學生。普校的高中語文教材,符合健全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健全學生的認知特點,卻高於聽障學生的認知水準和接收能力。特別是初中階段學習聾校教材的聽障學生,只能達到健全學生的初一認知水準。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聾校不得不在高中階段使用普校初中教材。

(三)義務教育階段聾校語文教材使用不統一。

義務教育階段,聾校存在普校初中教材與聾校初中教材共存的情況,這就使得高中教材的選擇問題更為突出。當這些語文水準參差不齊的學生進入高中以後,使用初中教材,還是高中教材,都是兩難。

(四)對口高校招生高要求與教學時間之間的矛盾性。

各對口高校統一的招生考試大綱要求考查到高二的教材內容,且高考語文卷的難度逐年加深。如何在實際只有二年半的時間裏讓學生語文學業水準達到高二要求?單純使用初中教材,或直接使用高中教材,都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從以上情況來看,聾校高中語文教材使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局面成因複雜,在短期內還難以解決。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選擇更適合聽障學生的身心發展、更有助於聽障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教材版本,做好初高中教材銜接,合理有效使用教材,使學生語文素養在一定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得以提升,滿足學生就業學習的要求。

 

二、新教材版本的解讀——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準,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一)人教版與蘇教版新教材之對比解讀

人教版和蘇教版新教材在編寫時都充分考慮各個層面學生的需要,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十分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將學生的語文學習置於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的背景下,貼近生活,豐富多彩;都要求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獲取全面的語文素養;都注重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或綜合實踐研究,重視名著推薦與閱讀。

兩套教材的差異性也顯而易見:

1、從單元的組合方式來看,人教版教材由主題式教學向體裁式教學進行單元編排;蘇教版教材以主題式教學形式進行單元編排。

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淡化了文體的概念,每單元以內容的相同或相近為依歸,按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方面組織單元;八年級上冊以新聞通訊、敍事散文、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文言文五種體裁來組織單元。而蘇教版則以主題式教學形式組織單元。如七年級上冊設有六個綜合單元,主題分別是“親近文學”、“金色年華”、“民俗風情”、“多彩四季”、“走進科學”、“奇思妙想”。每個單元中又兼顧到各種體裁,如“民俗風情”單元中選錄的課文有小說、散文、詩歌,詩歌既有詩又有詞,既有古典詩詞又有現代詩歌。

2、從閱讀的編排來看,人教版以“講讀(精讀)、自讀(略讀)”的形式編排單元閱讀,蘇教版沒有區分精讀和略讀。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共有14篇略讀課文,精讀16篇。教師可以精讀課文為範例進行教學,以自讀課文作為學生閱讀訓練。蘇教版由於不區分精讀和略讀,教師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實際,因人因文因時因地地自行安排精讀、略讀的篇目和比例。另外,也可引導學生課外誦讀欣賞古今詩文,教材使用的延展性大。

人教版的優點在於體例嚴謹,選文經典,目標定位明確,注重體裁教學,但教學彈性空間相對狹窄。蘇教版的優點在於具有獨特的人文優勢,主題式教學單元學生易於理解,具有極強的教學和開發的彈性空間,但在定位目標和選文示範性方面呈工具性弱勢。

(二)各聾校高中教材使用之現狀

目前,除江蘇地區部分聾校高中使用蘇教版教材外,其他地區的聾校高中主要使用人教版教材。省內蘇州也使用人教版教材。我校高中自2009年至2011年使用過一輪蘇教版教材。目前,高三使用蘇教版教材,高一、高二使用人教版教材。

據瞭解,大部分聾校高中都是從初中語文教材開始用起。南京聾人高中預科班使用以普校初中教材為藍本的校本整合課程,高一至高三使用普校高中教材。大部分學校高一開始使用普校初中語文教材,高三使用部分普校高中語文教材。也有少部分學校在高考指揮棒的壓力之下直接跳過普校初中語文教材直接使用普校高中教材。以上三種教材使用方式,各有其利弊,也有其追隨者。

三、教材的實際使用—放出眼光拿來主義

傳統的教育觀念一般認為,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而新的教育理念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人的生存和發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和完善的過程。探索、選擇能力的培養,是對人的潛能的綜合開發,是包括體魄、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精神價值、社會責任感在內的綜合發展基礎上的素質培養,是促進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

所以,教材應當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成為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範例。應通過科學地選擇教材內容、精心地編制教材順序體系、多樣化地呈現課程內容,從而實現教材內容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反映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需求。而兩套語文新教材也正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引導教師創造性的進行教學,充分實現教材作為範例的基本功能。

其實,跳出教材的範囿,你就會海闊天空。我們應改變簡單“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發揮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的同時,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科學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一)放出眼光,拿來主義用教材。

人教版教材體例嚴謹,目標定位明確,選文經典,注重體裁教學。相較于蘇教版,人教版教材更適應聽障學生的認知發展,聽障學生更易於掌握語文學習的方式方法。人教版教材講讀和自讀相結合的閱讀方式更有利於學生在兩年半的時間裏達到普通高中高二的語文水準。

    另外,使用人教版初中教材,符合大部分高一聽障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準,可解決學生在初中階段由於教材使用的不統一而造成的語文學業水準參差不齊問題:一方面可以使外來學生減少對語文學習的畏難情緒,縮短外地學生與本地學生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本地學生重複學習同一套教材的情況發生;教師更能夠利用這段時間加強高一新生語文學習習慣、態度的培養力度。

基於以上背景,我校選用人教版語文初中教材進行高一銜接性教學。運用教材中的經典課文進行課例教學,並使用自讀課文幫助學生在範例閱讀的指導下進行同體裁課文的閱讀,使學生儘快掌握各種文體閱讀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

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散文教學時,先以《阿長與<山海經>》為範例教學,引導學生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理清課文的記敍線索,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刻畫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教學《背影》,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學習散文閱讀方式。最後,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教讀中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去自讀三篇略讀課文。

同時,放出眼光,“拿來”蘇教版主題式單元的優勢,從精讀課文的主題生髮開去,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要求學生進行同主題式課外閱讀與寫作,使學生對該課文的主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與領悟。

我在設計七下第四單元關於“挑戰自然-英雄主題”時,以精讀古文《夸父追日》、《共工怒觸不周山》帶動對其他課文的自讀和課外名著閱讀,並指導學生摘抄區別于傳統意義的“英雄”事蹟,讓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什麼是英雄”,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理解寫成隨筆,進行交流。並結合“神舟九號”上天的時政,搜索“挑戰者號”、“神舟五號”升空的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英雄”的真正意義。如此,就將教學、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融合為一個整體,利用生動有效的語文教學實踐的形式,凸現語文課堂的生本文化特質。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有興趣,在閱讀中體悟,在寫作中提高,在交流中分享,在實踐中成長。在教學蒲松齡的《狼》之後,我推薦學生閱讀畢淑敏《母狼的智慧》、肖瀟《母愛的較量》、賈平凹《懷念狼》,並創設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審視人與動物的關係,感悟人生,積累知識與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準發揮。

通過對現有初中教材資源的“選擇”和“拿來”,聽障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攝取課文的豐厚意蘊和辭章技巧,扎扎實實地練好語文基本功,學到學習方法,掌握認知圖式,在語文實踐中觸類旁通,為下一階段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整合教材,經構緯織用資源。

細讀高中課本,我們發現精讀課文之間、自讀課文之間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存在著某種聯繫,可以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在高二、高三,我校重新整合高中語文教材,根據體裁或主題進行重新歸類整理,靈活巧妙運用教材。精選人教版的經典課文為教學內容,以課本體裁式教學為經,以課外主題式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為緯,進行教學實驗,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彩的語文學習“樂園”,呈現開放性的課堂文化,拓展多元的課堂文化。

如在講授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可與川端康成的《春》、紀伯倫的《秋》及郁達夫的另一作品《北平的四季》進行比較閱讀,尋找共性,分辨差異,再回顧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不僅能培養學生分析感悟對於滲透在情景之下的深厚情感,還能進行散文閱讀知識的串聯,形成閱讀散文的系統知識。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可結合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專題性學習《荷》、初中課文《愛蓮說》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也可圍繞朱自清其文,回顧他的《春》、《背影》等課文,擴展閱讀《匆匆》、《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作品,對這位元散文大家進行專題式閱讀。

(三)整合課程,語文學習添雙翼。

新課改提倡跨領域學習,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與其他課程相結合,整合課程資源,是各學科課程共同的需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繫,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更新內容,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加強語文學科與非語文學科整合的研究和實施。通過將不同學科整合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構成互動資源網,使語文教學有更為廣闊的空間,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多彩的語文學習“樂園”,呈現多元的課堂文化。

語文學科與美術學科之間有許多空域。不少詩歌與美文,都兼具畫面感,將文字與畫面整合,發揮聽障學生的視覺補償功能,教學就會事半功倍。在教學《天淨沙·秋思》時,在學生品味語言的基礎上,借助想像描繪詩歌中的場景,並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說一說,再讀一讀,領會詩歌的意境,探究詩歌的情趣。在教學《雨巷》時,出示江南煙雨朦朧的狹長小巷中一位撐傘女子蹁躚身影的圖片,學生更易於融入詩歌的意境之中。又如,和美術教師共同設計教學。先由美術教師開展園林欣賞課,對以故宮博物館、蘇州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園林進行賞鑒。在此基礎上,進行《故宮博物館》、《蘇州園林》的學習。學科之間的合作,使教學達到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與資訊技術的整合,豐富了語文課堂的材料,增強了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聾校語文課堂使用現代化資訊工具進行閱讀,提高聽障學生高效率地閱讀和檢索大量資訊資料的能力。借助課件的螢幕顯示,創設情境,使課文變得直觀生動,使學生享受文、圖、聲、像多樣形式的賞讀意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作家汪曾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他的散文渾樸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現出和諧的意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端午的鴨蛋》一文的教學中,運用網路搜索功能,讓學生瞭解民俗,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說明文《奇妙的克隆》一文專有名詞極多,篇幅極長,聽障學生又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教學難度極大。在教學中,採用直觀形象的實例、圖片等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專有名詞,如細菌、匍匐莖、受精卵、胚胎等;播放flash來幫助學生理解多利羊克隆技術和誕生的過程,易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總之,只要教師善於整合課程資源,以美術、資訊技術為雙翼,那麼語文課堂將會擦出更燦爛的火花。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2] 張寧生.聽覺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M].華夏出版社,1995

[3] 鐘啟泉,崔允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

[4] 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J].2007

%E8%81%BE%E6%A0%A1%E9%AB%98%E4%B8%AD%E8%AA%9E%E6%96%87%E6%95%99%E6%9D%90%E4%BD%BF%E7%94%A8%E6%9C%89%E6%95%88%E6%80%A7%E6%8E%A2%E5%BE%AE
%E8%81%BE%E6%A0%A1%E9%AB%98%E4%B8%AD%E8%AA%9E%E6%96%87%E6%95%99%E6%9D%90%E4%BD%BF%E7%94%A8%E6%9C%89%E6%95%88%E6%80%A7%E6%8E%A2%E5%BE%AE %E8%81%BE%E6%A0%A1%E9%AB%98%E4%B8%AD%E8%AA%9E%E6%96%87%E6%95%99%E6%9D%90%E4%BD%BF%E7%94%A8%E6%9C%89%E6%95%88%E6%80%A7%E6%8E%A2%E5%BE%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