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無障礙溝通初探

%E8%81%BE%E6%A0%A1%E8%AA%9E%E6%96%87%E8%AA%B2%E5%A0%82%E6%95%99%E5%AD%B8%E4%B8%AD%E7%9A%84%E7%84%A1%E9%9A%9C%E7%A4%99%E6%BA%9D%E9%80%9A%E5%88%9D%E6%8E%A2
%E8%81%BE%E6%A0%A1%E8%AA%9E%E6%96%87%E8%AA%B2%E5%A0%82%E6%95%99%E5%AD%B8%E4%B8%AD%E7%9A%84%E7%84%A1%E9%9A%9C%E7%A4%99%E6%BA%9D%E9%80%9A%E5%88%9D%E6%8E%A2 %E8%81%BE%E6%A0%A1%E8%AA%9E%E6%96%87%E8%AA%B2%E5%A0%82%E6%95%99%E5%AD%B8%E4%B8%AD%E7%9A%84%E7%84%A1%E9%9A%9C%E7%A4%99%E6%BA%9D%E9%80%9A%E5%88%9D%E6%8E%A2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無障礙溝通初探

 黃語絲

廣東省佛山市啟聰學校

 

摘要

在聾校的語文教學中,如何由有障礙溝通轉化為無障礙溝通,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學術問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無障礙溝通,可以從規範使用中國手語、“教學進度”與“學習接受度”的相長、實現課堂中的人際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運用科技工具輔助教學等方面入手。聾校語文課堂教學的無障礙溝通,對教師教改創新的探討,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聾校;語文課堂教學;無障礙溝通

 

    在聾校的語文教學中,溝通問題是聾生的一個主要問題。制約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原因,在於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溝通障礙,而溝通的無障礙是教育教學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教學都無從談起。[1]本文試就如何在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無障礙溝通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聾生溝通障礙和無障礙溝通的基本內涵

所謂溝通障礙,是指信息在傳遞和交換過程中,由於信息意圖受到干擾或誤解,而導致溝通失真的現象。聾生由於聽力缺陷,在溝通信息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影響和干擾,使溝通受到阻礙。

無障礙溝通是指在信息交流過程中沒有阻礙,溝通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美國學者柯克曾說過“兒童的聽覺損傷對聾教育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困難問題,其中,尤以溝通問題為甚”;[2]臺灣學者林寶貴認為“世界的聾教育,事實上就是一部語言溝通與語文教育的發展史”。[2]可見,溝通的無障礙是聾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一切教學都無從談起。

在聾校,聾生溝通的障礙已引起了聾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大家都在積極探索解決的方法。關注聾生語文課堂中的溝通效率,對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無障礙溝通的實現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溝通障礙的表現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的溝通障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師生的溝通障礙。從教師方面來說,在同一個班級裏,聾生的聽力損失程度不一,為了照顧全體,教師往往是邊打手勢邊顯示口形,加上手語的不規範統一,口形不標準一致,導致聾生無所適從,難以完全看懂教師所表達的意思,語言信息出現遺漏或錯誤。從學生方面來說,由於聾人手語的特殊性,目前尚未完全被健聽老師所理解和掌握,且各個學生的手語又各具特點。聾生在闡述觀點和表達思想時,所傳達的諸多信息,老師一時也難以完全明白。

2、生生的溝通障礙。由於聾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他們在討論問題是只能用手語來表達,課堂上小組合作交流敘述一個問題、闡述一個觀點時,難以表達清楚,以致聾生間相互理解的意思有時不一定與所表達的意思完全一致。

(二)如何在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無障礙溝通

針對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溝通問題,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規範使用中國手語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因為語言是規範性較高的符號系統,在同一語言背景下,語言能夠讓人們建立起高度接近的理解所以能成為信息傳播的媒介。

同樣,缺乏規範性的手語必然引起人們理解的差異。如某些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手語也應該根據語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①動物園裏的動物有猴子、大象、老虎、獅子等等。②你等等,我馬上到。這兩個句子中都出現了“等等”一詞,但它們的意思卻相距甚遠。在句①中,“等等”表示列舉未盡,有省略的意思。句②中的“等等”則為等候、等待的意思。具體到手語,句①中的“等等”應用“……”的手勢語來表示,而句②中的“等等”則用手背貼於頦下來表示。那麼,如果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亂用手語,勢必會引起誤會。

然而,有很多聾教育者認為,地方手語比中國手語形象生動,中國手語中有很多不夠貼近生活、不易記憶的地方。這就如同每個地方的方言不同,又各有特點,但都不能取代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就是為了讓全國各地的人們能夠更好地融合、交流、溝通。所有的事物都需要規範,任何一種語言在發展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統一規範的過程,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手語也一樣。以廣州、佛山兩地為例,兩個城市相距不遠,方言也比較接近,但兩地的地方手語卻完全不同。這樣就給兩地的聾生造成了溝通的障礙。所以,必須規範教師、學生使用統一的中國手語。

2、“教學進度”與“學習接受度”的相長

相信教師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剛開學時,所有學生基本上都能專心聽課,違犯紀律的人幾乎沒有,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就不免有睡覺、開小差、聊天的現象。說實在話,當學生的哪有不想當好學生,而寧願天天被老師批評的?究其原因,這些學生並不是不想學好,而是他們沒辦法學好,因為他們的學習進度完全趕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在“教”與“學”之間出現了溝通障礙,久而久之只有放棄了。這個問題在聾校的班級中尤為突出。由於聾校師資、生源的限制,一個年級一般只有一、兩個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以佛山市啟聰學校為例,從一年級到高三,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每個班12人左右。在12人當中,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強的只有4、5人,完全不具備學習能力的也有2、3人,其餘的為處於中等水平的學生。按照傳統的授課方式,如果教師一味照顧處於水平線上的學生,那麼教學任務將會提前完成,但前提是以“犧牲”水平線下的學生為代價;如果教師停下照顧水平線下的學生,那麼到期末測評,教學內容基本不能完成。

有教育專家認為,課堂效率等於教學進度與學習接受度的乘積。[3]28也就是說,要提高課堂效率,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為了使課堂效率達到最高,在教師和學生的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兩者的相長則為最理想的狀態。即教師的教學進度與學生的學習接受度相互兼顧,教師將過量的教學進度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接受度,學生將過量的學習接受度用於促進教師的教學進度。只有達到兩者的相互平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才能順暢,才能使課堂實現高效。

當然,鑒於剛才所說的聾校班級學生的水平差距,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采用“以好帶差”的方式,為了照顧學習接受度低的學生,教師不能一味地趕進度,但對於學習能力好的學生肯定“吃不飽”,這時教師可以一方面引導這些先行的學生更深、更廣地理解教學內容,一方面“以好帶差”,發揮這些學生的領頭作用,讓他們在幫教差生的同時進一步鞏固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

3、實現課堂中的人際互動

有些人認為,課堂的互動就是簡單的教師問、學生答,或者是進行一些遊戲、表演達到師生的互動。其實,這只是課堂中的活動互動,影響師生溝通關係的還有課堂中的人際互動。所謂課堂中的人際互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因為對某一觀點、某一情感有共同的理解或體驗而產生的共鳴。這種人際間的互動,並不是一問一答就能實現的,而要通過更深層的具體行為表現。聾生由於語言障礙,所以在與聾生的人際互動中,往往是通過表情豐富的手語、肢體語言等來表達出來,如彼此會意的一笑,一陣熱烈的掌聲,或者是為聾生高高地豎起大拇指,這些都是課堂中人際關系良好的表現,也是實現課堂有效的保證。如我校自兩年前就開始探索實行高效課堂之“小組合作制”,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學活動就在小組間的互助互學、合作競爭中完成。以八年級為例,教師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找出課文中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魯迅的事情,然後從直接描寫的語段中劃出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等描寫,完成之後在全班分享成果。當一個組的代表完成分享後,老師和其他組的成員都會給這個同學、這個組報以微笑或掌聲;而當某個同學回答不出,組內的成員都會主動幫助他完成任務,拍拍他的肩膀,以緩解尷尬的氣氛,其他同學則會對他做出“加油”的手勢。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下,人與人的溝通一定會順利、無障礙的。

4、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課堂教學的實施,離不開聾啞學生的參與,這就涉及到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問題。[3]226

要實現師生之間的無障礙溝通,就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教師就必須要了解學生不願參與到課堂中來的原因。首先,教師要激發不願參與課堂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才有可能對他們實施教學活動。其次,教師在實施教學時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當然不是說讓教師把教學進度放到最慢而照顧差生,教師可以採用以好帶差的方式來實現共同進步,以保證學生參與課堂的可能性。再次,教師在設計提問的時候,應該從學生的情況出發,難易有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都能從回答中體會到成就感和自己存在的價值。如講授《紫藤蘿瀑布》,我一開始並不是急著學習文本,而是向學生展示風光綺麗的風景圖片,將學生的視覺感官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們沉浸在詩情畫意的情境當中。當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後,這時我再將學生引入到文本優美的語言文字當中。這樣的教法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從心中體會到我所要傳達的意思。又如教學《一夜的工作》一文,我針對理解能力相對弱一些的學生提問:“周總理的辦公室有什麼擺設?我們的教室有什麼擺設?”學生們都很積極地從課文插圖和教室尋找答案,然後我再將問題設計得深入一些:“你們喜歡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嗎?為什麼?”這時,中等水平的學生都會回答“不喜歡”,也能思考不喜歡的原因,諸如“環境差”、“沒有空調、“不舒服”等等。然後,我再針對能力好的學生提問:“你們能用一個詞來形容總理的生活嗎?”通過這樣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提問設計,讓處於各個水平段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保證師生之間的溝通順利進行。

5、運用科技工具輔助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QQ、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受到聾生的喜愛。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將這些科技手段引入課堂,輔助教學,提高師生溝通的效率。如在講授《再見了,親人》這篇新課前,教師可將課文的背景——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歷史材料放到QQ空間,讓學生在預習時自行觀看,學習,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在課堂教學之餘,教師亦可將一些需要學生討論的問題發到微信上,讓在朋友圈裏的學生各抒己見,延續課堂的良好溝通氛圍。

此外,“讀圖時代”的來臨,影視作品正以不可估量的力量和速度衝擊著現代人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影視作品的生動性、直觀性、豐富性、娛樂性等特點,更是適合聾生的學習習慣,因而深受聾生的喜愛。運用影視作品輔助教學,也能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如我在1班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我問學生:“為什麼父親‘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學生們都不太理解。後來我費了很多口舌解釋,才勉強讓學生明白。後來我在2班授課,到理解這個句子的時候,我給學生播放《背影》這部電影,讓學生從影片中思考並找出答案。很快,學生就能從“父親”略胖、個子不高的身材以及蹣跚的動作中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又如講授《濟南的冬天》一課,學生們都在南方長大,所以很難理解文中描繪的那種濟南冬天特有的美,這時我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影片,讓學生通過畫面來感受這種美,並且燃起了學習的興趣。講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在上課之初我運用影視資源將學生帶入那個雕龍砌鳳、錦衣玉食的大觀園中,去感受體會在這個環境中發生的一切。所以說,影視資源的運用也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三、聾校語文課堂教學中無障礙溝通的意義

(一)、有利於教師教改創新的探討。

在無障礙溝通的聾校語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能有效地進行交流,教師所要表達的意思、情感都能準確無誤地傳遞到學生身上,這樣就能激發教師自覺投身教改的熱情,讓教師樂於改進教學方法,努力尋找創新的教學方式,激發教師努力成為一個懂教、會教、善教、樂教的教師。

(二)、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無障礙溝通的聾校語文課堂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交流,彼此能順利地傳遞信息,能對某個觀點或某個問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溝通無障礙,增強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聾生在這樣輕鬆愉悅的環境下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為無障礙溝通課堂的實現提供保證。

(三)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

在無障礙溝通的聾校語文課堂中,教師關注每一個聾生的特殊性,滿足不同聾生的學習需要,激發聾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聾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聾生的個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要引導學生掌握在各種場合中的交往知識、禮儀、技巧,讓聾生在情境中學會了解他人,讓他人了解自己,讓他們不再封閉自己,去合常人之群,真誠待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既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又能使聾生的社會活動能力、交流欲望被激活,從而提高聾生的社會交往能力,讓學生在畢業後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學會生存。

    總之,溝通問題是聾校教育教學的根本。只有實現師生之間的無障礙溝通,才能有效地提高聾校課堂效率。而這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作為聾校語文教師,我們任重道遠。

 

四、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範教育司.聾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82.

[2]張寧生.由“雙語”引出的話題[J].現代特殊教育,2003(2):15.

[3]周彬.課堂密碼[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E8%81%BE%E6%A0%A1%E8%AA%9E%E6%96%87%E8%AA%B2%E5%A0%82%E6%95%99%E5%AD%B8%E4%B8%AD%E7%9A%84%E7%84%A1%E9%9A%9C%E7%A4%99%E6%BA%9D%E9%80%9A%E5%88%9D%E6%8E%A2
%E8%81%BE%E6%A0%A1%E8%AA%9E%E6%96%87%E8%AA%B2%E5%A0%82%E6%95%99%E5%AD%B8%E4%B8%AD%E7%9A%84%E7%84%A1%E9%9A%9C%E7%A4%99%E6%BA%9D%E9%80%9A%E5%88%9D%E6%8E%A2 %E8%81%BE%E6%A0%A1%E8%AA%9E%E6%96%87%E8%AA%B2%E5%A0%82%E6%95%99%E5%AD%B8%E4%B8%AD%E7%9A%84%E7%84%A1%E9%9A%9C%E7%A4%99%E6%BA%9D%E9%80%9A%E5%88%9D%E6%8E%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