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新方案下聾校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的理解和實踐(王小春)

%E6%96%B0%E6%96%B9%E6%A1%88%E4%B8%8B%E8%81%BE%E6%A0%A1%E4%BD%8E%E5%B9%B4%E7%B4%9A%E6%BA%9D%E9%80%9A%E8%88%87%E4%BA%A4%E5%BE%80%E8%AA%B2%E7%9A%84%E7%90%86%E8%A7%A3%E5%92%8C%E5%AF%A6%E8%B8%90%28%E7%8E%8B%E5%B0%8F%E6%98%A5%29
%E6%96%B0%E6%96%B9%E6%A1%88%E4%B8%8B%E8%81%BE%E6%A0%A1%E4%BD%8E%E5%B9%B4%E7%B4%9A%E6%BA%9D%E9%80%9A%E8%88%87%E4%BA%A4%E5%BE%80%E8%AA%B2%E7%9A%84%E7%90%86%E8%A7%A3%E5%92%8C%E5%AF%A6%E8%B8%90%28%E7%8E%8B%E5%B0%8F%E6%98%A5%29 %E6%96%B0%E6%96%B9%E6%A1%88%E4%B8%8B%E8%81%BE%E6%A0%A1%E4%BD%8E%E5%B9%B4%E7%B4%9A%E6%BA%9D%E9%80%9A%E8%88%87%E4%BA%A4%E5%BE%80%E8%AA%B2%E7%9A%84%E7%90%86%E8%A7%A3%E5%92%8C%E5%AF%A6%E8%B8%90%28%E7%8E%8B%E5%B0%8F%E6%98%A5%29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新方案下聾校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的理解和實踐

王小春

廣州市聾人學校

摘要

溝通與交往課是《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新設課程,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也是聾校新課程的一大亮點。該課程具有鮮明的聾教育特點,旨在幫助聾生掌握多元的溝通與交往技能與方法,促進聾生語言和交往能力的發展。本文從溝通與交往課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方面對聾校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程的有效實施提出個人的理解和看法。

關 鍵 詞:聾校低年級  溝通與交往  課程   教學策略

最新《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以下簡稱新方案)沒有了“語言文字訓練”的提法,課程目標也隨課程價值轉型而重建,課程設置中在語文課的基礎了增設了溝通與交往課。該課程具有鮮明的聾教育特點,旨在幫助聾生掌握多元的溝通交往技能與方法,促進聾生語言和交往能力的發展。作為一門新設課程,由於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沒有現成的教材和可供借鑒的教學實踐經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給課程有效實施帶來了較大難度。我們怎樣完整準確地理解新方案內容,並合理地對溝通與交往這個課程進行新的審視和運用,合理揚棄,使之更好地服務於母語教育和聾生的需要,以幫助低年級聾生在溝通與交往的過程中8l
q G Y[1]d1?提升語文素養,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與社會與人進行自然地溝通與交往,為進一步學習和將來走上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一、關於溝通與交往課的目標

新方案中提出聾校義務教育階段溝通與交往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感覺訓練、口語訓練、手語訓練、書面語訓練及其他溝通方式和溝通技巧的學習與訓練,旨在幫助聾生掌握多元的溝通交往技能與方式,促進聾生語言和交往能力的發展。對於“溝通與交往”的課程目標只提出了一個宏觀的要求和訓練內容,沒有準確具體的定位和統一的標準。作為一線的老師怎麼樣根據新方案中的溝通與交往課的內容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個人認為應從以下以幾方面考慮:

(一)以學生為本,全面培養學生的溝通與交往的能力和習慣。

“溝通與交往課”目標設計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全面培養學生的溝通與交往能力和習慣”的理念。如培養學生學會文明地與人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的主動性;教會學生在與人溝通與交往時能尊重、理解對方,

(二)三維設計,整體提高。

聾校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的教學目標要整合“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重在培養學生與人溝通時言語表達、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階段目標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量的辭彙和句子的同時,培養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和主動性;與別人溝通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如培養學生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第二學段要求學生生能認真聽(看),能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別人的問題的習慣。具體要求學生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三學段要求學生與人溝通時能尊重、理解對方,在與人對話時能夠根據內容有感情、有表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情景表演中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溝通與交往課還應重視參與交際的過程。 “

(三)以學生生活為本,設計可操作性的教學內容。

溝通與交往課的課程目標,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如我校一至三年級《溝通與交往》校本教材就是根據學生的生活情景,設計多個主題內容。平時也可設計一些“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的內容。

(四)學段目標螺旋上升。

學段目標要充分體現整體性和階段性的統一,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結合。隨著年級升高,學段目標要求也呈螺旋式狀態上升,如我校的校本教材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我校低年級溝通與交往教材三個年級教材的主題大部分是相同的,但在內容上就充分體現了學段目標螺旋上升。如:《我的家人》這個主題一年級的要求只是認識家人,能看圖說出家人的稱呼,能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家;到二年級學習這個主題時要求學生能看圖或根據個人實際情況用三至五句話描述家人的職業和外貌特徵等;到了三年級就要求學生用一段話描述家人的外貌、工作、喜好等。再如:聽說方面,第一學段要求“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第二學段要求“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第三學段要求“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五)溝通方式多元化

語言溝通多元化是聾生語言溝通方法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中,我們要堅持多元化的教學原則,落實新方案宣導的全面交流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口語溝通方式”、“手語溝通方式”、“姿態語”及“其他多媒溝通方式”的關係,積極探求各種語言形式在聾生溝通與交往中的最佳切合點,根據每個聾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需要尋找最適合的溝通與交往形式,幫助其形成多元的溝通與交往技能和方法。

 

二、關於溝通與交往課的教學內容。

新方案中只提出了溝通與交往課的開設意義,而沒有具體的教學內容要求。老師根據新方案要求怎麼設計和選擇溝通與交往課的教學內容?到底聾校低年級溝通課教些什麼呢?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低年級應根據聾生言語發展特點,在低段初期主要發展聾生第一語言,採用聾人手語為載體,對聽力狀況較好的聾童採用個訓方式發展口語;中期,繼續發展第一語言,建立手語與漢語的聯繫,初步滲透漢語句式;後期,繼續發展第一語言,進一步建立兩種語言的聯繫,培養閱讀興趣。總的來說是:以聾人手語為載體,輔以漢語(書面語、口語、手勢漢語),注重個別化教育。

具體教學內容從以下這幾個方面進行安排:

(一)言語技能

言語技能是低年級特有的一項訓練。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上要進行有效的言

語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言語呼吸、聲帶發音、音量的控制、說話的語氣和節奏、能正確停頓,形成言語技能。

1、形成正確的字詞的概念,在生活中運用。

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上,要在語文課教學的基礎上,掌握一定量的字詞,在

低年級學詞過程中滲透“誰”、“什麼”、“做什麼“、“在什麼地方“、”怎麼樣“、”為什麼”的概念,並對所學的字和詞語進行發音認讀,形成正確的概念,在生活中學會運用。培養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和運用能力。[5]

2、借助句式,通過看圖、演示、表演、多媒體展示等手段理解、運用句子。

句子教學是聾校低年級溝通與交往教學的重要任務,對聾童的溝通與交往能

力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務必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句子概念,能讀懂句意;掌握一定的句式,能用學過的句子回答問題;借助中文拼音正確地朗讀句子,力求做到正確、流暢、熟練。能在溝通與交往的生活情境中運用學過的句子進行對話和運用。

我校結合學生以及目前普校語文教材在聾校使用中存在不足的情況,編寫了溝通與交往教學主題,研發校本教材。我校2004年在吸收人教版聾校教材《語言訓練》教材優勢的基礎上,通過修改補充整合,在語言訓練課程中使用《廣州市聾人學校低年級語訓課校本主題序列》。經過四年的實踐,2007年3月我校從學生感覺訓練、聽能發展、語言發展、綜合溝通(口語、書面語、手勢語、手指語、姿態語等)技巧發展及心理建設等幾個方面開發的多元智慧理論的《溝通與交往》校本教材體系,力圖通過綜合溝通的理念和方法解決聽損學生的溝問題。

具體的教學主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介紹”類:自我介紹、我的學校、我的家人、我的班集體等等

“獨白”類:復述故事、讀詞語講故事、我的心願、我的學校生活等等。

“表演”類:演童話劇、兒童話劇等等。

“討論”類:猜猜看、我的課外生活、合理使用壓歲錢等等。

“節日和活動“類:根據每學年學校開展的活動增設主題。比如:春遊、秋遊、校運會等。

現在大部分學校為了與高校接軌,語文教材採用了普校的教材。為了適應聾生的特點,溝通與交往課應在語文課運用普校教材時,合理地借鑒聾校教材的內容和形式,幫助學生形式句子的概念。比如說:聾生由於生理的缺陷,語言的形成方面和正常的小朋友是不相同的,語言的語法掌握是聾生的一個致命點,他們可能能看懂一篇長的文章,但卻寫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詞序顛倒,漏詞漏句的現象很普遍。所以溝通與交往課應該結合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滲透一些句式的教學,讓學生從小就能運用正確的句式說寫句段。溝通與交往課內容還應在語文教學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滲透和拓展,在培養學生掌握溝通與交往方法的同時,對語文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運用,結合口語與交際內容,有選擇性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發展學生的寫作,以助聾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關於溝通與交往課的教學要求及策略。

“新方案”對溝通與交往課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溝通與交往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2. 溝通與交往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3.重視溝通與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4.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強調溝通與交往口頭語言的準確性。

5.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溝通與交往能力。

根據“新方案”的精神要求,在溝通與交往課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採用以下策略。

“新方案”下溝通與交往課的教學策略:

(一)立足課堂,加強溝通與交往訓練
1.以拼音為拐杖,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口語訓練
在低年級的溝通與交往課上應對學生加強中文拼音的教學,以拼音為拐杖,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口語訓練。借助各種媒體對學生進行呼吸、嗓音、口腔、鼻腔、構音等功能的訓練。具體的方法可參考季佩玉、黃昭鳴2005年9月編寫的《聾校語文教學法.》關於《言語技能訓練》那一章。教師在低年級課堂上要以識字教學為主,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2.合理編寫使用《溝通與交往》校本教材,利用主題內容加強訓練我校低年級編寫的《溝通與交往》校本教材語言規範,句式簡單,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內容充實,基本上涵蓋了學生個人生活的諸方面,有利於學生積累多方面的交往經驗,非常適合口語對話訓練。

3、將溝通與交往內容自然融合在現實生活中
在教學中堅持根據班級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體驗選取教學內容,設計符合聾生生活經驗的對話、交流場景,讓聾生在課堂教學中體驗社會生活的內容,在訓練中有話可說,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堂上教師要主動幫助學生巧搭溝通與交往的“舞臺”,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臺”中觀察、表達,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結合社會生活。如在班級活動中,圍繞“秋遊”、“學校舉行的各項活動”、“壓歲錢如何花”等進行討論,培養學生參與良好的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二)創設情境,提供溝通與交往話題
作為課堂教學實踐的溝通與交往課,是以交踐情景為核心,溝通雙方通過口頭語、手勢語和書面語言進行溝通的動態過程。它絕不是聽與說的簡單相加,而是基於一定的話題,展開交流,從而達到特定的溝通與交往的目的。

1、創設表演情境
對於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動物故事等,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使他們的溝通與交往表達更符合角色特點。對低年級的課文,教師可採取人物表演、動作演示、指物或圖說的形式進行課文的講解,在表演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做人要誠實,要實事求是,使溝通與交往能力在自主、自覺的活動中不斷發展。
2、創設問題情境
我校編寫的溝通與交往教材中編排了看圖回答問題,讀詞語、編故事、對話等溝通與交往內容,在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適當設計一些連貫的小問題,引導學生逐步由說一句完整的話到說幾句通順的話。如:《我的學校》一課中,在教學詞語,認識學校的過程中,讓學生看圖或實地說以下句式的句子:“哪里有什麼,哪里怎麼樣?誰在哪里做什麼,我的感受是什麼”,然後讓學生自己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3、創設溝通與交往情境
溝通與交往技能是在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由於聾生生活交往的範圍狹窄,阻礙了其交往技能的形成和發展。課堂上可创设溝通與交往的情境、模擬社會交際活動等為學生提供一個溝通與交往的話題。根據教學內容。如:在單元主題“生日快樂”教學中,通過營造一個為學生慶祝生日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或情境進行扮演,並根據情境設計對話內容,通過創設師生對話、組織小組交流、開展辯論和情景模擬等具體形式,給每一位聾生創造交流的機會,增加表達、交流的途徑,通過課堂實踐,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課堂的快樂和收穫,激發他們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的興趣。

(三)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溝通與交往的方法

在具體的溝通與交往中,學生首先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以滿足對方獲得尊重的精神需求。其次,在溝通與交往的過程中,應該努力養成良好的溝通與交往的習慣。

1、多管道多形式讓學生學會聽(看)的方法。

“聽(看)”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溝通與交往的第一步,因此在低年級溝通與交往課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善做“傾聽者”,才能架起通往“溝通與交往”的橋樑,才能提高“說”的品質。在教學中,除了要向學生交代必要的“聽(看)什麼”“為什麼聽(看)”,更要把教會學生“怎樣聽(看)”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要讓學生知道,聽時切莫“有耳(眼)無心”,不能因為不會說而放棄思維,要將對方的口型、手勢語、姿態語、手指語等表達的語言及時歸納和概括,並能落實在書面語言上。

2、利用課內外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主動表達的習慣和方法
低年級溝通與交往的內容都配有圖畫和文字提示。圖畫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體現溝通與交往的主題,文字提示則指出了說話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弄清圖畫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再借助文字的提示,使學生明白應該說什麼,怎麼說。

3.從評價中學會與人溝通與交往的禮儀和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別人的讀書、答問進行評議、補充,這是溝通與交往訓練最常見的形式和良好的機會。溝通與交往課在教學實施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學會溝通與交往的方法。如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也就是說我們在教學時要在讓學生“聽”別人說話上下功夫,先引導學生“會聽”,在“聽會了”的基礎上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評價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評語言②評思路③評儀態。

    聽力受損學生的溝通與交往能力的提高要經歷“敢於說→樂於說→會說”這樣一個漸進的過程。因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以“敢於說”為前提,以“樂於說”為基礎,才能多說話,說好話,真正達到“會說”,真正提高自身語文能力,才能在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日常交際中,從容成對待生活。

參考文獻:

[1]《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教育部2007教基[2007]1號

[2]全日制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草稿)2004.8
[3]《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教育部 全文件

[4]季佩玉.簡棟樑.程益基  聾教育教師培訓教材  北京:中國盲文出版

    社 2000年第一版

[5]季佩玉,黃昭鳴.聾校語文教學法[M].華東示範大學出版社2005.9

 

%E6%96%B0%E6%96%B9%E6%A1%88%E4%B8%8B%E8%81%BE%E6%A0%A1%E4%BD%8E%E5%B9%B4%E7%B4%9A%E6%BA%9D%E9%80%9A%E8%88%87%E4%BA%A4%E5%BE%80%E8%AA%B2%E7%9A%84%E7%90%86%E8%A7%A3%E5%92%8C%E5%AF%A6%E8%B8%90%28%E7%8E%8B%E5%B0%8F%E6%98%A5%29
%E6%96%B0%E6%96%B9%E6%A1%88%E4%B8%8B%E8%81%BE%E6%A0%A1%E4%BD%8E%E5%B9%B4%E7%B4%9A%E6%BA%9D%E9%80%9A%E8%88%87%E4%BA%A4%E5%BE%80%E8%AA%B2%E7%9A%84%E7%90%86%E8%A7%A3%E5%92%8C%E5%AF%A6%E8%B8%90%28%E7%8E%8B%E5%B0%8F%E6%98%A5%29 %E6%96%B0%E6%96%B9%E6%A1%88%E4%B8%8B%E8%81%BE%E6%A0%A1%E4%BD%8E%E5%B9%B4%E7%B4%9A%E6%BA%9D%E9%80%9A%E8%88%87%E4%BA%A4%E5%BE%80%E8%AA%B2%E7%9A%84%E7%90%86%E8%A7%A3%E5%92%8C%E5%AF%A6%E8%B8%90%28%E7%8E%8B%E5%B0%8F%E6%98%A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