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如何發展聾生的語言能力

%E5%A6%82%E4%BD%95%E7%99%BC%E5%B1%95%E8%81%BE%E7%94%9F%E7%9A%84%E8%AA%9E%E8%A8%80%E8%83%BD%E5%8A%9B
%E5%A6%82%E4%BD%95%E7%99%BC%E5%B1%95%E8%81%BE%E7%94%9F%E7%9A%84%E8%AA%9E%E8%A8%80%E8%83%BD%E5%8A%9B %E5%A6%82%E4%BD%95%E7%99%BC%E5%B1%95%E8%81%BE%E7%94%9F%E7%9A%84%E8%AA%9E%E8%A8%80%E8%83%BD%E5%8A%9B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如何發展聾生的語言能力                                           

張萍珍

廣州市聾人學校

 

摘要

語言教育是聾教育的根本,沒有語言教育,聾校的一切教育形式就難以存在,一切教育目的都不可能實現。語言能力是聾生發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文主要根據聾生入學前語言發展的狀況及聾生學習語言的特點,在教學中探討如何發展聾生的語言能力。

關鍵字:聾生     語言能力   發展語言   校本教材

 

由於聽覺缺陷而造成的語言障礙,是聾生將來參與社會生活所面臨的最大困難。語言教育是聾教育的根本,沒有語言教育,聾校的一切教育形式就難以存在,一切教育目的都不可能實現。語言能力是聾生發展的核心能力之一。聾生的學習、生活、交往、就業無一不與語言能力相關。從這點看來,沒有語言就沒有聾生的一切。因此,形成和發展聾生的語言,是聾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正如臺灣著名特教專家林寶貴所指出的那樣:“要解決聽障者的問題,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為他們解決語言溝通問題。語言溝通問題解決了,其他的教育問題、學習問題、情緒問題、社會適應問題、就業問題等自然迎刃而解。”
    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完成培養聾生掌握語言這一特殊任務,這是聾校教師長期探索和最為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經理論分析和教改試驗證明:要從根本上解決聾生獲得語言的問題,必須儘早抓好學前教育,利用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期,採取合適的訓練方法和恰當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補償聾生的語言。我校近幾年來以一年級(未經學前教育)為基點.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聯繫聾童的生活實際,編寫適合聾童語言發展的校本教材。

   正常孩子入學前已經掌握了大量的詞語,語言發展得相當好。而我們的聾孩子由於聽力的缺陷,他們不能通過聽覺隨時隨地地聆聽語言、學習語言、檢驗自己的語言水準,而且經常會不自覺地依賴於手勢語,用表演的方式進行交流,語言很容易回生和遺忘。又由於課本上的語言材料,並不一定是聾童實際需要的,而學習需要表達的詞語,教材中又不一定都有,這樣,就造成了聾生語言實踐的侷限性,對事物認識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差異性,以及學和用之間嚴重的脫節現象,從客觀上抑制了聾童語言的形成和發展。為了使聾童的語言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我校聯繫聾童的實際生活需要,編寫了一套主題教學內容。這樣不但從認詞的數量上大大超過了教材所提供的數字,而且提供了用詞的機會,逐步滿足他們交際的需要,從而促進了聾童學習語言的積極性。據統計,語文第一冊教材提供的詞語只有82個,句式3個。進行主題教學後,學生的認詞總量達到229個,並掌握了 13個句式。(這些詞語只要求會讀、會用、暫不要求會寫)由於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詞語,聾童的思維狀況也開始得到改變。由原來的直覺形象思維逐步進入語言思維,開始用語言調節自己的行為和表達意願。

    

二、圍繞校本教材,語言教學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發展聾生的語言。   

語言形成也是一個完整的複雜系統。聾生語言能力的發展需諸方面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依存。按教育系統論的原理,各科知識和各項活動之間是相互聯繫的。各學科相互滲透,相互配合,是提高聾生思想認識和發展語言的前提。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各學科教師都盡力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條件,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整體發展。
1、語言教學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數學是聾校的一門主要課程.學習數學,要求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抽象思維的承擔者.沒有語言,聾生對許多概念的理解不容易達到正確、全面、滲透,也使數學應用題成為聾校中最為棘手的難點.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個狀況,我校進行了校本教材主題教學的試驗.即將學習數學和學習語言同時並進。在認數階段,結合看圖和實物識記各種不同類型事物的名稱和有關的量詞,學生掌握了數字概念時,並能借助拼音學說一句話.如教師拿出一個蘋果或一支鉛筆時,也出示寫有蘋果鉛筆的詞語卡片,讓學生認讀詞語,並學說“有一個蘋果,“有三朵花”等句子。

在一年級的圖畫課和體育課上,也結合學科的特點,在培養聾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進行相應詞語和句子的教學,讓聾生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歸屬於語言的指令。如在圖畫課上,學生識別顏色時,認讀了“紅,黃,藍,白等詞語,還能用誰畫什麼今天,我們畫什麼的句式說出自己所畫的物體的名稱。律動課上,聾童在一邊學習基本動作和感受節奏的同時,學會說:“小白兔跳”,“小鳥飛、飛”,小魚游、遊”等句子。體育課上,聾生不但掌握了規定的基本動作,還能按老師出示的詞語卡片或教師顯示的口形指示調節自己的動作。如稍息,“立正”,排隊”,“跑步”等。
    2、 語言教育與思想教育、行為習慣的培養相結合。
  聾生在入學前沒有口語基礎,他們的行為習慣是以直覺形象為指導,以行為模仿為主要特點的.因此,對一年級聾生的思想教育和習慣培養儘量採取直觀教育是必要的.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需逐步培養他們以語言來調節自己的行為。例如:利用早操、晨會課進行尊敬國旗的教育,讓學生看“國旗.同時認讀國旗詞語,升旗時,教師出示寫有升旗””立正的詞語卡片,讓學生逐步養成在升旗時立正、敬禮的習慣。又如:在班會課上結合學習掃帚、拖把,抹布、水桶等這些勞動工具的詞語,讓學生進行大掃除的情景演示,並學說誰用什麼做什麼誰愛勞動的句子進行愛勞動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小朋友之間互相説明的情景,讓聾生學說誰幫助誰做什麼的句子.由於整個行為教育過程都注意滲透語言因素,因此,經過一定階段的訓練,聾生就能逐漸根據詞和語言的指令調節自己的行為.做到知行意結合。

 

三、語言的形成和認識能力的發展結合起來。
  心理學家認為:健康兒童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的迅速發展主要是以自發性為特徵的,因為兒童的語言主要是在社會環境的作用下,依靠聽覺,通過模仿自然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獲得的感知表像是和詞語聯繫在一起的,他們在學前期就能借助較豐富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說,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能力是表裡一致的,是同步提高的,這就為他們入學後進一步學習和發展語言創造了有利條件。而耳聾學生不能依靠聽覺通過自然途徑形成語言,只能依靠其他感官(以視覺為主)在特殊的學校環境中在有限的課堂教學裡,通過刻苦學習和強化訓練逐漸掌握語言.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雖然也能對經常接觸到的周圍事物獲得感知表像,但不能同詞語結合起來。入學前,在和周圍人交際的過程中,大多數聾童只能用簡單的指點動作或直接的模仿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如想吃飯,就做個一手拿碗,一手拿筷的動作。入學後.他們學習語言的內容和範圍主要不是憑藉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而是靠書本上的有限內容.由於課本上的語言材料,並不一定是聾生實際需要的,而學習需要表達的詞語,教材中又不一定都有,這樣,就造成了聾生語言實踐的侷限性,對事物認識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差異性,以及學和用之間嚴重的脫節現象.從客觀上抑制了聾生語言的形成和發展。
    1.把在生活中獲得的感知表象與相應的詞語結合起來。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對學校的一切都很新鮮.也很陌生.雖然他們對周圍事物和活動都能獲得感知表象,但不能把它們同言語聯繫在一起.教學中,為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教師將呈現在他們眼前的物體上(如黑板、教室、門、窗、桌椅等)都醒目地貼上相應的詞語標籤,讓學生經過反覆的接觸,建立事物與詞語之間的聯繫;同時,還將一些常用的生活物品或課堂用語,如站起來、排隊、升旗、做操、上課等都寫在卡片上讓學生識記,通過視覺強化訓練, 使學生在字形、口形和詞義之間建立聯繫:即看到口形或卡片時,能作相應的動作,指出相應的人和物,在此基礎上,將日益增多的詞語卡片分別插入教室用黑板做的 “詞語欄裡,以便學生在表達時取用,也方便教師教學,幫助學生複習鞏固。隨著詞語量的增加和句子的擴展需要,我把詞語進行分類工作(如表示人稱的:老師、學生、爸爸、媽媽等放一邊。)讓學生瞭解詞語歸屬的範圍,使他們逐步形成語言邏輯思維,對學生學習句子很有幫助。如在學習“誰去哪裡”這個句式時,一些比較差的學生想不出句子,但是他通過看“詞語欄”也能把詞語搭配出正確的句子。通過這樣的方法降低了學生學句的難度,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2、隨機教學,捉住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發展學生的語言。

 在學校生活中,教師需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會捉住生活中的情境、聾生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即時對學生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言材料。當聾生出現表達自己思想動機時,教師應因勢利導地及時提供能被聾生接受的詞語材料,鼓勵他們按詞或語言的指令表達自己的思想或調節自己的行動,盡可能地避免在聾生語言形成初期受到表情手勢的干擾。有時.當生活中出現偶然情況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進行語言教學.如某一天,學校要給一年級小朋友注射預防針,這時教師便立刻寫上“打針”、“醫生”、“不怕痛”等詞語,讓學生認讀,並觀察指導他們排句:”醫生給我們打針“我不怕痛”的句子。又如:一次正在上課,突然天很黑,烏雲密佈,我馬上把學生拉出教室,讓學生觀察天空的雲,出示詞語:烏雲密佈,並告訴學生很快就會下大雨,如果我們在外面應該趕快找地方避雨。不一會兒真的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又馬上讓學生觀察外面的雨,然後學生打著手語說:“好大的雨”。我馬上在黑板寫上:傾盆大雨。把書本上尚未出現而生活中已經遇到的情景,提前教給他們,以使他們獲得正確的、印象最深的效果。
    當然,隨機出現的詞語和句子,不應作為教材內容加以強比,它只是起一個擴大詞語信息量的作用。其目的是使聾生逐步做到以詞為仲介,從中接受動作的指導去注意一定的物件轉化到自己隨意地用語言指令去注意一定的物件,主動掌握自己的行動。

 

四、增加實踐機會,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1 、重視每天的“日常活動,組織對話練習。即利用晨會課的課堂教學形式同聾童進行日常的生活對話,使課堂情景更近似日常交際。如晨會課可以讓學生說說日期,出缺席,完成作業的情況。教師有目的地,經常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形式搬進課堂:昨天星期幾?”“今天幾月幾日?”“星期一,我們在操場升國旗。”“今天,小明病了沒有來上學。”“今天是誰值日?等等。準備利用黑板一角,教師把在生活中常出現的詞句寫在黑板上,學生把它抄在積累本上(在學生掌握一定詞語的基礎上)。在日常的生活環境裡,堅持交際訓練,是能夠逐步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2、把語言教學同聾童的活動聯繫起來。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他們一些語言材料,以適應他們因活動範圍的擴大而產生的交際需要。如某日,學校組織學生去花都春遊,教師就及時提供春遊“開心”依依不捨等詞語材料,並指導學生說:我們去花都春遊的句子。活動結束後,組織學生會話:今天,我們到哪裡去幹什麼?讓學生回答,並要求學生將這項活動內容回家後告訴家長,以達到交際的需要。
      3、創造環境,增加書面語言學習的機會,迫使聾生主動去學習書面語言。在生活中有意識的給學生創設對話情境。如:幫助老師轉告他人一件事,或者給同學代買一樣東西,把學生帶到公共場所,接觸實際發展語言等等類似的事情讓學生多去實踐,拓寬耳聾學生獲取語言的管道,增加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認識能力。學校的通知,班級、學校發生的事情我都喜歡寫在黑板一角,讓學生自己去看,告訴學生按照通知的要求去做。例如:“今天下午兩點到飯堂喝糖水。”“今天早上吃早餐時,小燕的手被粥燙傷,老師帶小燕去衛生室搽藥。”學生怕學校組織的活動或學校、班級發生的事自己不知道,為了弄明白老師寫的內容,學生都會很認真去讀、去看,然後相互交流自己理解語言的意思;語言能力比較差的聾生讀不懂,但是很想知道老師寫的內容,就會去問老師、問看得懂的同學,這種自主學習語言的方法使聾生記憶得更深刻,經常這樣訓練,聾生的書面語言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4、堅持寫日記、提高聾生的書面語言能力。

讓聾生每天堅持寫日記,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還可以提高聾生書面語的能力。低年級的孩子認識的字不多,會寫的字就更少了,為了發展聾生的語言思維,可以讓孩子用畫畫的形式把內容表達出來;語言能力強的還可以在畫下面寫上與圖相適應的句子。中年級要求學生人人手中備有詞彙積累本,通過讀書閱覽,抄寫一些名人名言和優美的詞、句、段等,幫助學生積累詞彙。這一階段學生一開始可以寫簡單的句子,內容可以是自己看見的東西或者每天發生的事情,句子量不要多,兩三句就可以。到四五年級要求學生能寫一段通順的話,到了高年級就要求學生按要求寫作文,比如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記敘文要有六要素等等。教師對聾生的日記要定時的修改,甚至給予鼓勵。為了避免學生把日記寫成流水帳或三言兩語式的日記,我讓學生仿寫課文,採用一些較有啟發性的文題引導學生寫好日記。如:讓學生用片斷反映父母對自己的愛,反映身邊的好人好事,反映自己喜愛的人或物,表達自己的情感等等。有時給幾組關聯詞語讓學生把某個場景或情景連貫地描繪出來,有時提供一些素材,讓學生廣開思路,大膽想像……學生通過日記把自己有趣的思想,日常的觀察和感受記下來,不但打開了思路,為作文積蓄了素材,不斷地練筆,逐步豐富語言。

5、利用網路QQ聊天、手機短信,發展聾生的語言。

現在聾生利用網路QQ聊天、手機短信進行交流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短信之所以如此受到聾人的歡迎,其主要原因是它克服了有聲語言和手語需要運用聽覺和視覺進行交流的障礙,克服了地域空間的限制。在手機短信與QQ交流中,聾人使用的是主流社會的語言——書面語。聾生可以運用手機發送書面語資訊與校外的家長、朋友聯繫。課餘時間或週末教師可以利用QQ或手機短信和學生聊天,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的用QQ給老師提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地修改學生的病句,又可以增強師生間的感情,長期使用有利於聾人書面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6爭取家長配合,在家庭環境中創造學習語言的環境。
  家庭是聾生生活最長的地方,家長對聾童的語言發展的方向和水準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影響,為此,我們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注意同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建立聯繫冊,學校將每天語言教學的內容寫在本子上,要求家長加以配合輔導,做到家校教育同步化。要求家長利用家庭環境中的語言訓練材料(如晚上看電視、洗碗、疊被子、洗衣服、去超市買東西、去公園玩等情景)進行說話、寫話練習,盡可能地與聾生建立有聲語言聯繫。
  聾教育是一個生存的教育,我們的目標是要培養聾童具有融入主流社會應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的基本能力。因此,培養耳聾學生具有口語、書面語能力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耳聾學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把發展聾生的語言放在首位,才能為聾人各項素質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五、參考文獻

1、《聾教育教師培訓教材》季佩玉   簡棟樑  程益基主編 

中國盲文出版社

2、《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張甯生  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

3、《聾校語文教學200問》季佩玉  李宏泰  主編   華夏出版社

                                     

 

 

                                         

                                         

%E5%A6%82%E4%BD%95%E7%99%BC%E5%B1%95%E8%81%BE%E7%94%9F%E7%9A%84%E8%AA%9E%E8%A8%80%E8%83%BD%E5%8A%9B
%E5%A6%82%E4%BD%95%E7%99%BC%E5%B1%95%E8%81%BE%E7%94%9F%E7%9A%84%E8%AA%9E%E8%A8%80%E8%83%BD%E5%8A%9B %E5%A6%82%E4%BD%95%E7%99%BC%E5%B1%95%E8%81%BE%E7%94%9F%E7%9A%84%E8%AA%9E%E8%A8%80%E8%83%BD%E5%8A%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