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指導下的聽障幼兒數學教育

%E8%92%99%E5%8F%B0%E6%A2%AD%E5%88%A9%E6%95%99%E8%82%B2%E7%90%86%E8%AB%96%E6%8C%87%E5%B0%8E%E4%B8%8B%E7%9A%84%E8%81%BD%E9%9A%9C%E5%B9%BC%E5%85%92%E6%95%B8%E5%AD%B8%E6%95%99%E8%82%B2
%E8%92%99%E5%8F%B0%E6%A2%AD%E5%88%A9%E6%95%99%E8%82%B2%E7%90%86%E8%AB%96%E6%8C%87%E5%B0%8E%E4%B8%8B%E7%9A%84%E8%81%BD%E9%9A%9C%E5%B9%BC%E5%85%92%E6%95%B8%E5%AD%B8%E6%95%99%E8%82%B2 %E8%92%99%E5%8F%B0%E6%A2%AD%E5%88%A9%E6%95%99%E8%82%B2%E7%90%86%E8%AB%96%E6%8C%87%E5%B0%8E%E4%B8%8B%E7%9A%84%E8%81%BD%E9%9A%9C%E5%B9%BC%E5%85%92%E6%95%B8%E5%AD%B8%E6%95%99%E8%82%B2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指導下的聽障幼兒數學教育

火潔

江蘇省無錫市特殊教育學校

 

摘要

聽障幼兒數學教育是一門系統性、科學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蒙台梭利認為,幼兒早期數學學習的特點是一種典型的感知經驗性學習,而不是抽象的、理性的學習,即“集體化的抽象”。再加上聽障幼兒生理上的缺陷,理解能力較差,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感到比較困難,聽障幼兒在學習中也感到比較枯燥。如何抓住聽障幼兒數學學習的敏感期,對其進行教育?在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結合蒙台梭利教育理論,認為開展聽障幼兒的數學教育要充分考慮到材料的準備、環境的佈置,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本論文中共分為三大部分進行了闡述,即聽教育的準備、可採用的有效方法以及應注意的四項原則。其中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總結出了七種有效方法,這是本論文的重點。

關鍵字:蒙台梭利  教育理論  聽障幼兒  數學教育 

 

聽障幼兒數學教育是一門系統性、科學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蒙台梭利認為,幼兒早期數學學習的特點是一種典型的感知經驗性學習,而不是抽象的、理性的學習,即“集體化的抽象”。再加上聽障幼兒生理上的缺陷,理解能力較差,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感到比較困難。如何抓住聽障幼兒數學學習的敏感期,對其進行教育?在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結合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淺談聽障幼兒的數學教育。

 

一、聽障幼兒數學教育的準備。

蒙台梭利非常重視有準備的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環境不僅包括學校,還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環境。她說,在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是給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她認為應包括教師、幼兒和環境這三個要素。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蒙台梭利教育環境創設的心理環境具體包括了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關係、兒童同伴間的關係以及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係等。聽障幼兒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在他們喜歡的教師的課上,他們會情緒積極、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如果是他們不喜歡的老師的課上,他們會懼怕、消極畏懼、遲鈍笨拙,也不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最終使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教育實踐說明,在進行數學教育之前,教師一定要與聽障幼兒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讓他們在自由、理解、溫暖、寬容、平等、合作的人際關係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聽障幼兒的生活。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是探索者,依賴吸收環境中的各種印象來建構其心智。聽障幼兒生活在充滿各種物質形態的社會環境中。聽障幼兒生活周圍的各種各樣的物質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一定的形狀、一定的大小或長短,而且物體都有不同的擺放位置和佔據不同的空間。樹木的高矮,各種物品的不同位置,所佔有的空間,物體的大小等量的特徵,都使聽障幼兒無時無刻不在體驗著數、量、形的世界。所以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絕不能脫離生活,而應要貼近生活。

   (三)教學材料的選擇。

  蒙台梭利認為,幼兒操作的材料,應遵守真實的原則。於是,在材料的準備方面,我們要改變由教師包辦的做法,應放手讓聽障幼兒參與,使聽障幼兒成為環境建設的主人。在材料的準備上可以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1、品種多:材料不限於一幅畫、一堆玩具。我們要善於發現有聽障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物品,並充分的利用。如:自然類材料:水、土、樹葉、沙等;成品類材料:卡片、串珠、撲克、時鐘等;輔助類材料:剪刀、紙、彩筆、橡皮泥等,廢舊物品等材料:廢盒子、包裝盒、一次性筷子等。

2、數量足:提供的各類材料能滿足人手一份同時操作,這樣既有利於聽障幼兒對材料產生興趣,又有利於聽障幼兒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3、分層次:提供的材料做到難易結合、繁簡結合、單一與多功能結合。使每個聽障幼兒能輕鬆地、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

(四)聽障幼兒數學的環境佈置。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是精神胚體,有賴於環境的保護、滋潤。兒童是個探索者,依賴吸收環境中的各種印象來建構其心智。她認為,環境是教育的工具,所以預備一個適合聽障幼兒各項能力發展的環境,是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

在創設數學環境時,我們不能只著眼於活動室的一面牆,一個角,而是要把聽障幼兒的所有環境都充分利用起來,變單一為多種,變平面為立體,變視覺刺激為多種刺激。

1、教室:主要是充分利用牆面和角落,將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畫面。在角落裏要為聽障幼兒設有活動操作的材料。這些材料和工具要便於聽障幼兒取放,數學角以及蒙氏教具的擺放位置要的穩定,又要注意新穎,培養聽障幼兒養成良好的秩序規範。

2、樓梯:在樓梯上教師可以設計各種顏色的數位及相應的圓點,可以把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按規律排序的內容融入其中等方法。

3、陽臺或走廊:可以在這些地方的地上畫上“小格子”、“小迷宮”等,讓聽障幼兒自由遊戲。

 

二、聽障幼兒數學教育中可採用的有效方法。

(一)充分利用幼兒能力“敏感期”,培養聽障幼兒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蒙台梭利在《發現兒童》一書中指出:幼兒不會因別人可能已經得到的東西而受干擾。相反,一個勝利會引起人人的讚美和高興,而且還有人滿心歡喜地區效仿。幼兒似乎都樂意去幹“他們能幹的事情。”

蒙台梭利認為,童年時代的每個年齡,每個階段都有其特殊的需要,如果這些需要不在最突出的時機得到滿足,那麼幼兒某些能力的發展將永遠受到抑制。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用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去接觸外部的世界,在這拾起,他們對每樣事情都易學會,對一切充滿來了活力和激情。

因此我們應把握住幼兒數學學習的關鍵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必將促使聽障幼兒產生極大的數學學習的動力。聽障幼兒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一些數學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產生對數學的興趣,這種興趣會使聽障幼兒形成持久地對數學的追求。培養聽障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不僅有助於聽障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能都使聽障幼兒形成主動的數學學習習慣,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在快樂的探索活動中,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二)通過遊戲進行幼兒數學教育

遊戲是幼兒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動。對於聽障幼兒來講,遊戲是必不可少的活動。聽障幼兒在遊戲中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形成初步的數的概念。在遊戲中,還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遊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聽障幼兒自發地運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

例如:聽障幼兒在積木遊戲的過程中,在遊戲體驗中能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搶椅子的遊戲,也可以使聽障幼兒比較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

在角色遊戲中,更會有大量的學習數學的機會。例如:學習“一一對應比多少”時,教師可以設置“娃娃家”的活動,“阿姨”將餐具一一發給小朋友,在這個簡單的遊戲中,聽障幼兒發展了多少的感念,並學會了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解決“比較多少”的問題,聽障幼兒可以用在這個活動中學到的方法解決類似於“多少”的實際問題。

但在遊戲過程中,我們決不能忽視兩點原則:

1、遊戲中注重聽障幼兒的主體性的培養與發展,在肯定他們經驗來源的多管道的基礎上,讓每一個聽障幼兒的潛能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

2、在遊戲中,聽障幼兒應是遊戲的主體,讓他們成為學習與發展的主體,使遊戲活動在促進聽障幼兒全面發展方面起到作用。

(三)通過操作進行數學教育

幼兒的數學教育是有較強邏輯性的,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顯然是不行的。只有“通過兒童自身的感知、操作等活動獲得一些粗淺的數感念。”皮亞傑指出:幼兒的數理邏輯經驗不是來源於物體本身,而是來源於幼兒對物體的操作和其他動作的內作。數學知識是幼兒通過活動、操作,經歷思維活動體驗出來的,不是背出來的。蒙台梭利認為,早期數學學習應建立在幼兒操作的基礎上。對於聽覺損失的聽障幼兒來說尤為重要,通過操作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充分通過一系列科學化的蒙氏教具,以聽障幼兒的心理特性來分區,分成幾組再合成一起,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操作與體驗來將抽象具體化,乃至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粗淺的數感念”,完善他的心智。

例如:在教聽障幼兒學習數的分合時,在沒有蒙氏教具的前提下,我們就利用聽障幼兒的手中的雪花片等,給他們自主探索數的分與合,先聽教師講解,聽障幼兒再操作,久而久之,他們拿到雪花片,便自己開始分合了,細心的聽障幼兒會一個不落的分出數字的各種方法,比老師講,孩子看的“填鴨式”教學要好多了。

在操作時要合理分配:教師演示操作、集體操作、分組操作和個別操作,聽障幼兒也不是被動進行指定地操作,而是自主選擇操作材料,自主選擇操作方式。這種能調動聽障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聽障幼兒在反復操作中主動探索。

(四)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數學教育

聽障幼兒學習的方式和各自的愛好是不同的,教師應設計各種活動以滿足不同聽障幼兒的各種需要。

例如:在進行顏色分類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各種不同顏色的積木、雪花片,各種不同顏色的筆、各種衣服(手帕)……以滿足不同聽障幼兒的探索需要。

又如:在進行顏色深淺排序活動時,教師可以提供若干試紙,讓聽障幼兒自由探索;可以提供四瓶清水和一瓶顏料,讓聽障幼兒做實驗;可以提供深淺不一的水彩筆,讓聽障幼兒通過繪畫進行分類等。

(五)通過激發聽障幼兒的思維來進行數學教育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是一種不經聽障幼兒獨立思考的教學,在這種教學情境下,聽障幼兒不可能積極、主動的學習,也不可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因此,現代數學教育應該提倡啟發式教學,鼓勵聽障幼兒通過操作,進行獨立探索,教師要設置各種問題,讓聽障幼兒進行思考並說出答案。

例如:在進行“比較高矮”活動時,教師讓聽障幼兒自己想辦法比較出兩個物品哪個高?哪個矮?教師可以引導聽障幼兒思考:怎樣才能找出哪張桌子高?怎麼找出哪個小朋友最高?怎麼找出幼稚園裏哪個小朋友最高?從而引導聽障幼兒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得出結果。

(六)通過討論進行數學教育

聽障幼兒通過操作,通過探索,對數學中的某個問題有了一定的感受,很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抓住時機為聽障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自由表達或與同伴一起討論。教師也可以引導聽障幼兒進行討論,如,讓聽障幼兒互相合作給“新事物”起名字;與同伴合作進行一一對應活動,創設各種機會幫助聽障幼兒他們所和描述事物的特徵。

在活動中教師也應該鼓勵聽障幼兒自己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提出的問題應該能引起聽障幼兒的興趣,難度符合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既要適合聽障幼兒已有的發展水準又能促進聽障幼兒言語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七)數學教育要與生活緊密結合

蒙台梭利重要教育理論之一,即“吸收性心智”,她認為,從出生到6歲,兒童具有像“幹”海綿一樣的吸收的大腦,但又不同於海綿,海綿能吸滿水,而大腦的吸收是無限的。

聽障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依賴於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自由探索和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聽障幼兒才能使數學經驗逐漸內化,並自我改進以獲得發展。當聽障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逐漸學習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數學就自然地產生了。同時這種以科學、客觀為基礎的思維方法,也就自然的建立起來。

我們在生活中要為聽障幼兒創設良好的學數學、用數學、做數學的教育環境。皮亞傑認為:36歲的幼兒屬於前運算時期,其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直觀形象的特點,抽象思維剛剛萌芽,因此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要通過反復操作、多次親身體驗才能將所學的東西內化,獲得數的經驗。所以在聽障幼兒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創設與聽障幼兒相適宜的環境,能夠提供具有意義的操作材料與機會,鼓勵聽障幼兒去發現與交流,豐富聽障幼兒的數經驗,促進聽障幼兒的邏輯思維的發展。

聽障幼兒體驗和獲得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經驗,就能夠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生活和認識周圍的事物。聽障幼兒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貼近生活,並且要用於生活,教會聽障幼兒會利用他們所獲得的數學能力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聽障幼兒數學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四項原則。

(一)要掌握“適中”原則

  研究表明,中等強度的刺激最有利於聽障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教育內容應該是聽障幼兒經過努力能掌握的,太難或太易,內容過多或過少,都會時聽障幼兒失去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二)正確選擇與使用教具

  聽障幼兒的數學教育應該選用直觀的、色彩鮮豔的、便於操作的、緊扣教學要求的,在使用教具時應該注意:

  1、應一件一件或一類一類地展示。

2、足夠的時間讓聽障幼兒觀察。

3、講解用途時要邊操作、演示邊講解。

4、使講解、演示時不要將教具遮擋教師的面部動作、表情,從而影響聽障幼兒的視線。

(三)發揮表揚、獎勵與批語的作用

蒙台梭利重要的理論之一,即獎懲無用論。但表揚與獎勵的意義在於滿足聽障幼兒自尊心的心理,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合理的提出意義在於使聽障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提高覺醒水準,從而從新投入到活動中。不論使用哪種手段,教師都要考慮到孩子的反應,都必須要適度。

(四)要面向聽障幼兒全體

1、教學內容安排要面向全體,使每個聽障幼兒都學有所獲。

2、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使每個聽障幼兒都有回答提問並獲得成功的機會。

3、教師的目光要面向全體,使每個聽障幼兒都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

4、在操作活動中,材料必須準備充足,能滿足各類聽障幼兒的需求,不要讓個別聽障幼兒無事可做。

 

 

四、參考文獻

1、《幼教園地》  《幼兒教學教育的八大途徑》1996

2、《幼稚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兒童發展心理學》   許政援等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4、《蒙氏數學》   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5、《無處不在的幼兒數學教育》  趙一侖

7、《找尋幼兒數學教育的切入點》  北京學前教育網

%E8%92%99%E5%8F%B0%E6%A2%AD%E5%88%A9%E6%95%99%E8%82%B2%E7%90%86%E8%AB%96%E6%8C%87%E5%B0%8E%E4%B8%8B%E7%9A%84%E8%81%BD%E9%9A%9C%E5%B9%BC%E5%85%92%E6%95%B8%E5%AD%B8%E6%95%99%E8%82%B2
%E8%92%99%E5%8F%B0%E6%A2%AD%E5%88%A9%E6%95%99%E8%82%B2%E7%90%86%E8%AB%96%E6%8C%87%E5%B0%8E%E4%B8%8B%E7%9A%84%E8%81%BD%E9%9A%9C%E5%B9%BC%E5%85%92%E6%95%B8%E5%AD%B8%E6%95%99%E8%82%B2 %E8%92%99%E5%8F%B0%E6%A2%AD%E5%88%A9%E6%95%99%E8%82%B2%E7%90%86%E8%AB%96%E6%8C%87%E5%B0%8E%E4%B8%8B%E7%9A%84%E8%81%BD%E9%9A%9C%E5%B9%BC%E5%85%92%E6%95%B8%E5%AD%B8%E6%95%99%E8%8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