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特校美術教學回歸生活的嘗試與探究

%E7%89%B9%E6%A0%A1%E7%BE%8E%E8%A1%93%E6%95%99%E5%AD%B8%E5%9B%9E%E6%AD%B8%E7%94%9F%E6%B4%BB%E7%9A%84%E5%98%97%E8%A9%A6%E8%88%87%E6%8E%A2%E7%A9%B6
%E7%89%B9%E6%A0%A1%E7%BE%8E%E8%A1%93%E6%95%99%E5%AD%B8%E5%9B%9E%E6%AD%B8%E7%94%9F%E6%B4%BB%E7%9A%84%E5%98%97%E8%A9%A6%E8%88%87%E6%8E%A2%E7%A9%B6 %E7%89%B9%E6%A0%A1%E7%BE%8E%E8%A1%93%E6%95%99%E5%AD%B8%E5%9B%9E%E6%AD%B8%E7%94%9F%E6%B4%BB%E7%9A%84%E5%98%97%E8%A9%A6%E8%88%87%E6%8E%A2%E7%A9%B6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特校美術教學回歸生活的嘗試與探究

華夏

江蘇省無錫市特殊教育學校

 

摘要

生活與美術是一體的,美術一旦離開了生活,是無法進行“無土栽培”的。美術源於生活,藝術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關鍵在於能否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美,能否利用生活中的藝術資源。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及能力。美術教學必須從實際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開展美術教學並回歸生活。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兒童的實踐能力與探究創新能力,培養兒童持久的實踐興趣與創新熱情。本文以生活化美術課題研究為背景,闡述生活化美術的具體目標,進行了美術教育在特殊教育學校課堂中以及課堂內外的生活美術教學的嘗試與探究。研究表明要開展生活化美術教育的實際運作,還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需要施教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總結。 

關鍵字:聽障學生 生活情境 美術課堂 生活美術教學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學活動應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美術教育必須從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進行並且回歸生活。

生活與美術是一體的,美術一旦離開了生活,是無法進行“無土栽培”的。美術教學必須從實際生活出發,在生活中開展美術教學並回歸生活。聽障學生的認知能力普遍低於普通的健聽孩子。由於美術教學內容及其採取的講授方法,過多地關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美術的關係。對於聽障學生來說所需要的是實用性很強的生活化知識、經驗及技能。在特殊教學校裏特殊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只有讓聽障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生活,淡化美術知識傳授的教條化,張揚學生的自我發現、自我嘗試,才能主動地融入生活情境並學會生活。

 

一、特校課堂生活美術教學的嘗試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是生活化美術教學的前提和條件,其目的是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與美術的聯繫,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英國實用主義教育家、哲學家斯賓塞在《什麼是最有價值的知識》一文中提出:“每門科學必須以純粹經驗為之先導,等到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後,推理(創造)才能開始。

生活情境的創設要精心設計,要有助於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美術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實際、認知特徵;二是生活情境要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學生,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四是要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發情境資源。創設生活情境採用的方法有講故事、做遊戲、表演、變魔術等等。生活情境的創設真正讓學生體驗到了“在玩中學”的樂趣。例如在學習《關注你、我、他》這一課時,我讓聽障學生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徵,再觀察其他同學的臉部特徵,從中找出不同點。這樣在觀察中的寫生,使得表現物件變得更具體更親切,有時表現雖然是誇張的,那也是經過學生自己觀察、比較、體會後表現出來的具有“孩子氣”的特性和情感。這樣的內容則更容易被聽障學生所接受,從而去關注生活,發現美、表現美為創造美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根據聽障學生已有經驗設計問題

教師的主導作用仍然是必要的,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目標要求、學生經驗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探究、進行想像、進行創新;而學生則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設疑與釋疑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問題要以生活為切入點,點撥學生的經驗感受;二、問題要循序漸進,有一定的探索性;三、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尊重學生的自主創新。例如《角色遊戲》一課中,在教聽障學生怎樣設計紙面具時,問:小設計師們在設計紙面具時會考慮哪些問題呢?學生經過思考後回答:設計什麼樣的式樣;怎麼裝飾得漂亮;選什麼顏色;大小是不是合適等。然後讓學生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這種自問自答的方法有助於使知識技能更加深刻,也培養了聽障學生的自主意識。

(三)濃縮生活形式設計美術教學活動

這是行之有效的開展生活化美術教學方法之一,能培養聽障學生的交流能力、實踐能力、審美能力。讓聽障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對於培養聽障學生的興趣、態度都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活動方式的設計要體現教學的科學性。首先,活動內容要體現生活性;其二,活動形式要有新意,能激發學生全面參與;其三,活動要有意義,不嘩眾取寵,讓學生通過活動有所收穫。例如《角色遊戲》的活動體驗部分,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內容:1、佈置面具展覽會。2、請一些學生上台介紹自己的製作的面具。3、學生互相欣賞評價作品,提出合適的建議。4、將這些面具匯總起來,編排一個小型的故事劇。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參與了評價,讓學生釋放了情感,在合作表演中增進了友誼,增強了團隊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與實踐能力,

(四)美術課堂外延伸,拓展聽障學生思維

在繼課堂教學後點撥學生尋找課堂與生活的聯繫點,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例如:在教學利用廢棄綜合材料進行“綜合紙版畫”的創造後,引導聽障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更多的綜合材料。又例如《有趣的“牆”》一課中,由“牆是用一塊塊的磚砌出來的,這種方法在立體構成中就稱為累積構造。”這個知識點,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廢易開罐、廢飲料瓶累積構造成一組具有生活氣息的“藝術品”,使聽障學生懂得“變廢為寶”的道理,啟發聽障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更多的能夠“變廢為寶”的材料。將課內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將一物聯繫到另一物,舉一反三,是生活美術教學的特色,是讓學生自然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內在聯繫的有效方法。課外延伸,拓展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體驗和對生活的感知,實現社會經驗與生活經驗的持續增長。

 

二、特校課內外相結合生活美術教學的探究

(一)通過生活美術教學,促進了聽障學生整體素質的主動發展。

本著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安排了“美的展示”遊戲活動。此項活動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知識與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明確學習的目的。

利用校園櫥窗及班級等環境佈置,創設有生活氣息的情境。例如讓學生參與佈置藝術節、運動會的會場,製作各種道具、佈景、海報,設計與佈置平時的教室與節日中的教室,給班級刊出壁報、美化學習園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開展“美術與社會”的調查活動

美術源於生活,藝術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關鍵在於能否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美,能否利用生活中的藝術資源。為此,我們組織學生展開社會調查,通過各種美術形式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激發聽障學生對生活美的感知,激發創作衝動,又深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具體安排了如下活動:

1、對城市建築進行調查。讓學生觀察城市建築,用寫生、想像創作等方式表達調查的結果。如 “變遷中的家園”活動,讓學生尋找老房子的照片、五十年前學校的照片等,讓學生通過新舊對比、加以想像,創作理想中的家園。學生在調查新城市建設活動中,親身感受與時代發展的脈搏一起跳動,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文思想在新建設中的體現都使聽障學生的文化品位和視覺審美發生變化。

2、調查當地文化遺產、傳統藝術。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通過對古建築惠山老街、寄暢園的寫生或臨摹、學習剪紙、欣賞民間玩具(皮影、風箏等)、學習惠山泥人的製作方法,瞭解民俗風情(端午節吃粽子、紮彩粽、縫香袋等)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讓學生用心靈去體會母體文化的偉大性,從而發現貫穿這一偉大性之中的民族特性,使他們產生對勞動人民的尊重感。

3、收集事件資料。讓學生通過看電視、看報、上網等途徑瞭解身邊事件,積累資料,最後以美術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態度與感受。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去體驗、嘗試生活並積極進行探索生活,用生活中的多種材料,利用多種手段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形成綜合學習能力與創造精神。身邊發生的重大事件,自己感興趣的事件,對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都可以成為美術創作的材料來源。

(三)開展“美術與環境”的宣傳活動

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及能力。

1、開展“我愛家鄉”活動,讓學生尋找家鄉美景,如錫惠公園、蠡湖公園、太湖黿頭渚等,並以繪畫、版畫、布貼、泥捏手法描繪家鄉美景。讓學生通過想像,創作,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通過這個活動增強了聽障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

2、調查環境污染的情況,讓學生通過看本地新聞報導、向家長瞭解和自己對環境污染的觀察,瞭解環境污染的情況,結合班隊課,進行交流探討,然後用各種美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或繪製招貼畫進行環保宣傳。通過這一活動,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及能力。

(四)開展“美術與電腦”的學習創作活動

21世紀是資訊化的時代,因此,生活化的美術教學也應跟上時代的節拍。生活化的美術教學可以將書本與電子媒體相結合,將資訊引進美術課堂,加強美術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我們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形成電腦與美術互動的優勢。

1、多媒體引領學生走進生活世界。前蘇聯兒童專家馬申斯基認為,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 課堂教學中可採用實物或多媒體課件重現生活,使原本充滿藝術的美術活動恢復生活本色,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濃厚的興趣,才會獲得一股神奇的動力。其創造精神定會展現得淋漓盡致。例如:《重複的魔力》一課,盡情地讓學生欣賞自然界中一切的重複現象,學生獲得了感性的認識後便能很認真地觀察單元形,嘗試某種方法的重複排列,設計出重複構成的作品。電教媒體制作的資料或教材,五彩繽紛。它的畫面顏色鮮豔,形態可愛、音樂美妙,甚至連文字也都那麼美麗。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完美和諧的藝術空間,美化著聽障學生們的學習活動。

2、開展“我對美術知多少”的網上學習美術知識的活動。電腦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教師留給學生一個美術網站或一個專題,讓學生上網獲取更多的美術知識,欣賞更多的美術作品,並在課堂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收穫。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如:查閱中國古代傳世書法作品以及書法家的生平。

3、進行電腦美術創作活動。① 教師先教會學生使用繪畫工具,例如“塗鴉板”,認識塗鴉板中各種繪畫效果。然後定出一個繪畫主題,讓學生自主創作。② 進行編制小報活動、學會製作卡片。最後進行電腦美術創作展示。

(五)將美術應用於生活 

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兒童的實踐能力與探究創新能力,培養兒童持久的實踐興趣與創新熱情。教師必須要善於引導,善於讓美術活動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舉一反三,學以致用,讓聽障學生獲得創造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作為美術教師應密切配合學校的活動,為聽障學生創設運用美術的生活環境。例如讓聽障學生設計與佈置藝術節、運動會的會場,製作各種道具、佈景、海報,設計與佈置平時的教室與節日中的教室,給班級刊出壁報、美化學習園地,佈置自己的房間,設計服裝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美術,寓教於樂,聽障學生興致勃勃、興趣昂然。教師也應該適時抓住機會,給他們佈置美術作業。例如《角色遊戲》一課,課後讓學生自己設計形象,進行課本劇表演。不但發展了學生的美術能力,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演能力。再如《有趣的“牆”》,課後讓學生用累積作品裝飾教室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美的陶冶,增強主人翁意識。又如《做一回蔡倫》這一課,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張自己的紙,他們經過討論並分工合作製作,同時還得和其他小組競爭。讓聽障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三、特校生活美術教學嘗試與探究的反思

開展生活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雖有所收穫,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生活美術教學要求比較充足的教學設備和課外教育資源,在目前情況下,這些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研究中要將大量的生活資料、材料引進課堂,故教師的搜集工作繁重。還需要進行一步加強自身的學習,學習先進的理念,服務於教學,繼續以交流教學感受的方式使自己成長起來。要將生活引進課堂,必須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進行觀察、調查、搜集材料等活動。教師要進一步與聽障學生家長進行家校聯繫,家長作為聽障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對聽障學生的影響極大,要求家長和我們一起做好聽障學生的教育工作;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於自主性、實踐性較強,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偏高,有些能力較弱的學生不能自主獨立地進行學習,因此不能達到全面參與,高度參與。要進一步利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成長,以小組競賽的方式,促進聽障學生多元能力的主動發展。

經過生活美術教學的嘗試與探究,教師與聽障學生都在轉變,學生改變過去機械被動毫無興趣的學習,代替為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搜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生活美術教學中體驗到“教並成長著,學並快樂著”的樂趣。我將繼續扣住生活教學這一主旋律,及時總結,及時反思,將特殊教育學校的生活美術教育進行到底。

%E7%89%B9%E6%A0%A1%E7%BE%8E%E8%A1%93%E6%95%99%E5%AD%B8%E5%9B%9E%E6%AD%B8%E7%94%9F%E6%B4%BB%E7%9A%84%E5%98%97%E8%A9%A6%E8%88%87%E6%8E%A2%E7%A9%B6
%E7%89%B9%E6%A0%A1%E7%BE%8E%E8%A1%93%E6%95%99%E5%AD%B8%E5%9B%9E%E6%AD%B8%E7%94%9F%E6%B4%BB%E7%9A%84%E5%98%97%E8%A9%A6%E8%88%87%E6%8E%A2%E7%A9%B6 %E7%89%B9%E6%A0%A1%E7%BE%8E%E8%A1%93%E6%95%99%E5%AD%B8%E5%9B%9E%E6%AD%B8%E7%94%9F%E6%B4%BB%E7%9A%84%E5%98%97%E8%A9%A6%E8%88%87%E6%8E%A2%E7%A9%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