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動力型學習障礙聾生的輔導策略情緒調適與環境營造

%E5%8B%95%E5%8A%9B%E5%9E%8B%E5%AD%B8%E7%BF%92%E9%9A%9C%E7%A4%99%E8%81%BE%E7%94%9F%E7%9A%84%E8%BC%94%E5%B0%8E%E7%AD%96%E7%95%A5%E6%83%85%E7%B7%92%E8%AA%BF%E9%81%A9%E8%88%87%E7%92%B0%E5%A2%83%E7%87%9F%E9%80%A0
%E5%8B%95%E5%8A%9B%E5%9E%8B%E5%AD%B8%E7%BF%92%E9%9A%9C%E7%A4%99%E8%81%BE%E7%94%9F%E7%9A%84%E8%BC%94%E5%B0%8E%E7%AD%96%E7%95%A5%E6%83%85%E7%B7%92%E8%AA%BF%E9%81%A9%E8%88%87%E7%92%B0%E5%A2%83%E7%87%9F%E9%80%A0 %E5%8B%95%E5%8A%9B%E5%9E%8B%E5%AD%B8%E7%BF%92%E9%9A%9C%E7%A4%99%E8%81%BE%E7%94%9F%E7%9A%84%E8%BC%94%E5%B0%8E%E7%AD%96%E7%95%A5%E6%83%85%E7%B7%92%E8%AA%BF%E9%81%A9%E8%88%87%E7%92%B0%E5%A2%83%E7%87%9F%E9%80%A0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動力型學習障礙聾生的輔導策略情緒調適與環境營造

李展文

廣州市聾人學校

 

摘要

教學中發現存在動力型學習障礙聾生不在少數,本文結合相關心理理論內涵與標準,採用行動研究方法,通過對一名聾生的成功教育案例,探討動力型學習障礙聾生的輔導方法。實踐表明:通過培養孩子情緒調適技能,改善支持環境,可以減輕孩子負面心理,消除孩子學習倦怠情緒,提高孩子學習效能和社會適應性。

關鍵字:學習障礙 情緒調適 支持環境 實踐案例

 

一. 問題初探

根據聾生認知能力的差異,將學習障礙孩子分為兩大類型:1、動力型障礙,他們的學習態度、動機、意志以及自我意識等方面存在較多的障礙,他們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動機所抑制,對學習缺乏應有的動力,不適應學校環境,不懂使用相關策略解決難題,即產生性缺陷。2、整體型障礙,這類孩子的心理發展緩慢,認知水準低,大多數由於持續的學習困難、知識障礙積累、基本學習技能缺乏造成的,這類孩子缺乏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單一,學習障礙程度較為嚴重,無學習策略可用,即可用性缺陷。當然兼有兩種障礙的聾生也存在。

對整體型障礙的聾生,一般認為是器官受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失調所致,強調個體功能上的異常性導致學習障礙。對此類聾生應從醫學角度進行補償,走醫教結合道路,清除孩子內部固有的不利條件,在教育上是幫助孩子適應周圍的世界。動力型學習障礙的聾生心理和智力水準正常,出現學習障礙不是生理障礙不利條件的直接結果,而是受情緒調適(內因)和學習環境(外因)的影響。本文主要探討對像是動力型學習困難聾生。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於培養孩子的情緒調適能力和營造支持環境。

 

.情緒調適

情緒調適是“個體對自身產生何種情緒,何時產生以及如何體驗和表達這些情緒產生影響的過程,它與個體的心理健康息息相關。焦慮障礙、應激障礙和防禦機制的發生和發展往往與情緒調適困難或情緒失調有著極為重要的關聯。聾生往往缺乏情緒接受、情緒控制和情緒調適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相對於普通聾生,當學習遇到困難時,聾生有兩種應對方式:1.是,過度關注困難的情緒體驗,反而會增加這些體驗出現的頻次和強度;2.是,有意回避困難的情緒情境,從而妨礙他們提起解決問題的策略。聾生往往只會反復思考情緒本身、產生情緒的原因和各種可能的不良後果,反復將目前的狀況與另外一個不能實現的標準相比較,而不懂得調適情緒,使用學習策略,進行積極的問題解決。這樣一來,可能會放大學習困難對認知的影響,進一步誇大困難的作用,從而使得個體難以從學習困難中轉移出來,相信自己對之無可奈何只能沉浸其中,形成思維定勢。為避免痛苦,故在以後的學習中採取盡力回避和否認的方式。從而在情緒接受、衝動控制和策略使用上面臨更多困難,體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更少的正面情緒。

增強情緒接受能力,可以採取的一種方式是針對情緒功能的心理教育,使得個體認識到情緒感受不僅是一種內部感受,也是一種適應性行為傾向,促進個體有效地與環境互動。同時加強在其情緒及其誘發因素建立聯繫,通過正確認識誘發因素積極地調動其認知因素以解決問題,從而減少對自身情緒的價值判斷。在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方面,有以下方式:情境選擇、情境調整、注意配置、認知改變和反應調整,這些方式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存在差異。個體瞭解到這些方式的相應策略及適用範圍,加以練習,就可以根據情境選擇合適的情緒調節策略來調整自己的情緒感受和行為反應。

 

.支持環境

情景通過環境來合成知識,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把學習障礙理解為孩子以極其複雜的方式與環境相互影響的結果,深挖孩子學習過程的感知特點和情緒體驗,充分瞭解聾生的學習風格偏好,重新設計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營造平等、和諧、融合的“最少限制環境”,最接近普通課堂又能滿足聽障學生學習需要的環境,讓孩子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接納知識。

(一). 學習偏好

每個孩子學習的偏好、方式相異。有些孩子喜歡單獨學習,而另一些孩子則喜歡作伴學習、小組討論。有些孩子需要明確的指導原則和框架,而另一些孩子則更有創造性。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些差異,並作出指導上的相應調整,以適應不同孩子的需要。盡可能弄清楚他們每個人的聽力損失程度、知識結構和認知特點,有針對性地適當降低教學要求,減少一些內容,教授內容應遵循可接受原則,實用性原則和後續性原則。在減少內容和適當降低要求的同時,必須適當增加聽力缺陷補償、言語訓練、開發潛能、技能訓練和社會生活適應方面的教學內容,以補償和發展學生的心理與能力。在調整教學內容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系統性要求,同時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學科知識一般是循序漸進和有層次地組織的,系統性要求孩子把握好知識、能力間的內在聯繫,為以後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知識基礎和做好能力的準備。

(二). 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對聾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環境噪音是其中之一,影響大小要視學生學習時對噪音的忍受能力而定。通常一級聾孩子能忍受噪音干擾,而一級二級重聽孩子則需要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光線會對學習產生影響,有的孩子喜歡光線明亮的地方,有些孩子喜歡光線柔和的地方。學習時,有的孩子喜歡坐高點的椅子,有些孩子喜歡坐矮點的椅子。雖然教師不可能對環境的所有方面作出調整,但應該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對學習障礙聾生提供充足的光線,移開誘惑物體,儘量安排孩子坐在離教師較近的位置,教室外儘量減少人員走動,給孩子創造一個免受外界干擾的環境。

(三). 教師素養

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孩子的喜好、習慣差異,兼顧他們的不同學習需要,這種兼顧應在各個教學環節上體現出來,尤其是重難點的教學關鍵環節。這種兼顧不是機械的時間劃分,而是針對不同孩子需求的教學的有機結合。可能是知識的傳授,也可能是技能的訓練;可以是座位的安排,也可以是小組討論;不僅是指身體的關照,更包括了心靈、情感的交流。有時這種“兼顧”並不需佔用多少課堂時間,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話語、一點暗示,一次肯定,往往就能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特別關愛。同時,全校教職員工要從內心接納學習障礙聾生,讓孩子們感受到和諧、平等的校園氛圍,對聾生成長給予期望,相信耐心教育一定會有成效,多鼓勵、多關心、多輔導,開發他們的潛力,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耐性糾正不良行為和課堂常規,補償心理和語言缺陷。學校持續對環境作適應性調整,創造條件開闢資源教師、配備專業心理輔導老師,組建心理諮詢室,對孩子進行個別輔導和心理調適。

 

.實踐案例

(一). 緣起

小琪是一位嬌小的女生,16歲,後天藥物性耳聾,通過《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中國修訂版》的測試,智力正常。學前接受聽力語言訓練和康復教育,獲得相當的口語能力,佩戴助聽器,聽覺補償效果:左耳58.3dB,右耳55dB,能與普通人進行簡單的交流,課堂專注度較低,喜歡開小差,學習效能低,學業成績不理想。小琪情緒反復無常,遇到不快樂或沮喪的事情,不會找人傾訴,而是自己躲在角落哭。對學校或班級活動不感興趣,對自己上課違紀的事情毫無悔意,對自己的學習漠不關心。與各科任老師溝通,發現小琪會偶爾出現大聲叫喊、拒絕老師的課堂安排,亂扔東西,干擾課堂的不良行為。

(二). 輔導過程

從前任班主任口中得知,小琪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作為評估與鑒定的基礎,李老師進行了家訪。小琪家在增城,從小就在父母的寵愛下成長,是家裏的小公主,雖然藥物致聾,但父母仍然寵愛小琪,一家過著幸福、愉快的生活,忽然家人在一次嚴重的車禍中,母親被無情地奪取了生命,父親也從此變成了植物人,之後小琪由姑媽一手撫養,姑媽雖然在物質上能給予保障,但無情的變故,家庭破碎的陰影一直在小琪的心裏揮散不去。小琪的姑媽因此非常擔心她,好言安慰她,焉知小琪想了想,在紙上寫:“其實父母不在,我一個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啊,我一向都不喜歡別人管束的……我覺得學習太難了。”

制定小琪的行為矯正和教育方案時,重點在情緒調節能力與環境支持兩方面著手,考慮對象小琪屬於冷漠型,不能採用簡單消極的行為受限,應注重小琪在行為改變過程中的自覺投入,因此選擇介入的時機很重要,應在易誘發行為改變的特定時機進行干預與輔導,容易取得最佳效果。李老師把教育方案與小琪姑媽(監護人)進行溝通,得到認同。個體情感與行為的改變是持久戰,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輔導事例不勝枚舉,下面列舉三個典型的事例:

事例一、搜尋助聽器  感恩關愛

一天,小琪哭著跑來告訴李老師,她弄丟了學校配的無線調頻助聽器。瞭解後得知昨天放學小琪只把發射器交給班長,沒有上交助聽器,一直戴著,今天上課才發現不見了。李老師馬上詢問老師、同學,並對班級每個角落進行搜索,連垃圾桶翻遍了,未果。電話通知小琪姑媽,姑媽聽到助聽器價值六千元,為之一顫。難道就這樣放棄(幸虧當初沒有放棄),最後李老師在宿舍的下水道找到了編號為09H32846助聽器,正是小琪所佩戴的,當小琪從李老師汗手中接過助聽器,哭著說:“如果找不到,我就沒書讀了……太感謝老師了!”李老師說:“怎麼會呢?在人生旅途中,誰都會難免遇到障礙和意外,期望別人伸出援助之手。老師希望你能感受親人、老師、同學和社會對你的關愛,努力學習,回報大家,這樣才是老師、姑媽所喜歡的小琪。”小琪擦著眼淚,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事例二、春遊投稿 建立信心

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去番禺的東悅歡樂園春遊,中午是班級自助野炊,看著桌面上生肉、蔬菜和地面的乾柴,同學們有點不知所措。李老師從小琪姑媽口中得知小琪會做飯菜,於是鼓勵小琪:“小琪,你來開個頭,怎樣?”小琪想了想,點點頭,只見小琪非常俐落地生火、切肉、洗菜,同學們看到也紛紛上去幫忙,不到一個小時,七菜一湯擺滿了桌子,大家喝著可樂,吃著自己親手做的飯菜,其樂融融。回程車上,李老師特意坐在小琪旁邊,說:“今天班上同學都吃的很飽,東東還說小琪的菜做得比他媽媽做的還好!”小琪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真的嗎?”“當然啦,小琪,不如把我們這次愉快的春遊記錄下來,留作紀念,你寫一篇作文給李老師,好嗎?”“我擔心我寫得不好啊!”“沒事,試一試。”……“好的。”第二天,小琪就把一篇《記一次愉快的春遊活動》700字作文交給李老師,李老師修改了幾個錯字投稿校刊,結果稿件被採用了,當小琪看到校刊上自己寫的文章,內心激動不已,說:“沒想到,原來我也可以發表文章。”李老師說:“小琪真棒,老師以你為榮!”

事例三、知己同理 跨越心坎

由於同理性,聾生特別在意自己的摯友。小琪的同桌好友小清要隨家人離開廣州,小琪感覺失去了親人一樣,情緒低落。李老師一邊讓小清通過QQ與短信方式疏導和鼓勵小琪,一邊並利用課餘時間對小琪進行心理輔導:關心朋友、同學,是件極好的事情,與友人的分離而哭泣,也是人類可貴的感受,但倘若我們因為過分投入以致被壓得透不過氣,或因此弄到自己情緒也失去平衡和穩定時,那就不但會傷害自己,同時也會變得沒有能力去為他人解決問題和提供援手了。再拓展到我們的人生歷程,危險和可怕的事情,如地震、洪災、車禍、死亡……誰都不能保證一定不會發生,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生命是寶貴的,活著的人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多做有益的事情。小琪若有所思,眼睛流露出真切的光芒……會意的點點頭。

(三). 效果

小琪現正就讀我校高中的升大班。雖然成績不算優秀,但心理健康,情緒穩定。老師和同學對她的評價較高:聰穎而堅強,秀氣而文雅。翻閱小琪的初中畢業感言,摘錄一些片段: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不知不覺走過了九年的初中日子,眼看就要畢業了,我與班主任、同學們建立深厚的友誼,學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無論我經歷了磨磨苦難的事情,使我學會了鍛煉、成熟、責任感。李老師總是鼓勵我:‘堅持就是勝利,不要半途而廢。’我做到了,很驕傲。我學習態度一般般的,我語文閱讀能力挺好,弱點是數學,但我一定會努力,不過要用行動去證明,不是給別人、老師,而是為我自己。

……

我的夢想是要做服裝設計師,讓很多人穿我設計的衣服,世界會是一片美麗,起來吧!”

 

.效果與思考

通過培養孩子的情緒調適能力和營造支持環境,逐步改善孩子的學習環境與成長氛圍,讓孩子體驗到更多的正面情緒,更少的負面情緒。在學習、生活遇到困難時更為從容並善於調適自我情緒解決難題,減輕了孩子的負面思想,重塑自信,引導孩子逐步消除學習困難,提升個體主觀幸福感。

聾生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他們以極其複雜的方式與環境相互作用。教育對象的多樣化意味著學校和教師需要提供額外的教育服務,以滿足孩子多樣的教育需求。

老師應當扮演“亦師亦友”的角色,師生關係的親密性越高,越有利於學生與教師交往中獲得精神支持和心理滿足,從而促進其正確認識自我,有利於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更有利於形成積極的生活情緒體驗。

理智與情感兼有,智慧和愛心相容。作為特教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提高教育素養,充分認識聾生的多樣性,通過科學的輔導,抹平孩子心中的波瀾,塑造健康的心理,讓孩子共用平等、和諧、文明的社會發展成果。

 

.參考文獻

1 樸永馨 . 《聾童教育概論》.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2

2 張寧生 . 《聽力殘疾孩子心理與教育》. 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 湯盛欽 .《特殊教育概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洪儷瑜 .《學習障礙者教育》. 臺北心理出版社,1996

5 張立松, 王娟, 何侃 《情緒調節技能與情緒適應:聽障狀態的調節作用》. 中國特殊教育,2013 第2期

%E5%8B%95%E5%8A%9B%E5%9E%8B%E5%AD%B8%E7%BF%92%E9%9A%9C%E7%A4%99%E8%81%BE%E7%94%9F%E7%9A%84%E8%BC%94%E5%B0%8E%E7%AD%96%E7%95%A5%E6%83%85%E7%B7%92%E8%AA%BF%E9%81%A9%E8%88%87%E7%92%B0%E5%A2%83%E7%87%9F%E9%80%A0
%E5%8B%95%E5%8A%9B%E5%9E%8B%E5%AD%B8%E7%BF%92%E9%9A%9C%E7%A4%99%E8%81%BE%E7%94%9F%E7%9A%84%E8%BC%94%E5%B0%8E%E7%AD%96%E7%95%A5%E6%83%85%E7%B7%92%E8%AA%BF%E9%81%A9%E8%88%87%E7%92%B0%E5%A2%83%E7%87%9F%E9%80%A0 %E5%8B%95%E5%8A%9B%E5%9E%8B%E5%AD%B8%E7%BF%92%E9%9A%9C%E7%A4%99%E8%81%BE%E7%94%9F%E7%9A%84%E8%BC%94%E5%B0%8E%E7%AD%96%E7%95%A5%E6%83%85%E7%B7%92%E8%AA%BF%E9%81%A9%E8%88%87%E7%92%B0%E5%A2%83%E7%87%9F%E9%80%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