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中華溝通障礙教育學會

本學會旨在提昇特殊教育教師及家長對溝通障礙教育的專業知能,增進非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對溝通障礙學生之認識與協助,倡導溝通障礙教育的正確觀念,促進溝通障礙學生身心各方面的健全發展,並鼓勵特殊教育教師研發、改進與推廣溝通障礙教育評量工具、教材教法及輔具,同時探討並改進學校內對學生溝通障礙問題的鑑定與服務,定期辦理溝通障礙教育研討會或研習活動,協助、加強溝通障礙教育專業人員及教師之培育及在職訓練等事宜。

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現狀研究

%E5%AE%B6%E9%95%B7%E5%8F%83%E8%88%87%E8%81%BE%E5%85%92%E8%AA%9E%E8%A8%80%E8%A8%93%E7%B7%B4%E7%9A%84%E7%8F%BE%E7%8B%80%E7%A0%94%E7%A9%B6
%E5%AE%B6%E9%95%B7%E5%8F%83%E8%88%87%E8%81%BE%E5%85%92%E8%AA%9E%E8%A8%80%E8%A8%93%E7%B7%B4%E7%9A%84%E7%8F%BE%E7%8B%80%E7%A0%94%E7%A9%B6 %E5%AE%B6%E9%95%B7%E5%8F%83%E8%88%87%E8%81%BE%E5%85%92%E8%AA%9E%E8%A8%80%E8%A8%93%E7%B7%B4%E7%9A%84%E7%8F%BE%E7%8B%80%E7%A0%94%E7%A9%B6

(如欲下載原始檔案,請於此按右鍵另存檔案。)

   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現狀研究

杜芬娥

河北省唐山師範學院

 

摘 

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是指家長通過各種形式進行的直接或間接影響聾兒語訓效果的活動。家長和語訓學校的配合程度,家長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聾兒的語訓效果。論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法對河北省部分聾兒語言訓練學校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發現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情感態度較積極,意志力較強,但家長對語訓知識的認知存在不足,參與聾兒語訓時沒有系統的計畫。基於此,論文認為應該從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知、情、意、行四個維度來改善家長的參與狀況,以期提高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效果,為聾兒進入主流社會打好基礎。

關鍵字:聾兒家長  家長參與  聾兒  語言訓練

 

一、引言

    據調查,我國大陸地區有7歲以下的聾兒約80萬人,並且每年新產生聾兒約3萬餘名,其中,80%以上的聾兒有一定的殘餘聽力。[1] 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殘餘聽力來對聾兒進行語言訓練,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聾兒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願望。近幾年來,專門的聾兒語言訓練教育機構陸續成立,為聾兒的語言康復帶來較大的希望。但是,由於受一些條件的限制和聾兒個體差異性的影響,語訓學校無法全面承擔聾兒語言訓練康復的任務。同時,語訓是一個長期的實踐性極強的工作,具有連貫性和重複性,這就決定了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重要性。只有聾兒家長和學校聯合起來,掌握必備的語訓知識和技能,才能作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對聾兒語言康復訓練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從已有研究來看,研究者對家長在聾兒語言訓練中的重要作用是有較為統一認識,尤其強調家長的認知水準影響孩子的康復進程和效果。[2] 但由於我國大陸地區聾兒的語言康復訓練處於剛剛起步階段,關於家長參與聾兒語言康復訓練的具體問題研究較少。因此,本論文主要關注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現狀,如家長對語訓知識的認知情況,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情感態度、意志力,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實際行動和效果等,瞭解聾兒家長在對聾兒進行語言康復訓練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為家長以及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機構提供參考。

  

二、概念界定

    (一)家長

狹義的“家長”就是兒童的父母。廣義的“家長”可以理解為在兒童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成年人,比如對兒童的成長、教育、做人都起到重要作用的父母、(外)祖父母和兒童的看護者等。本文取廣義上“家長”的定義。

(二)家長參與

“家長參與”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美國學者隆巴那( J.H. Lombana) 認為從廣義上講, 家長參與可以指家長從事的一切直接或間接影響其子女( 學生)的教育活動。國內學者韓梅指出,家長參與又稱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家校合作。[3] 本文家長參與指家長從事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語訓效果的各種活動,如給孩子選擇語訓學校,為孩子創造語言環境,親子同訓,早期干預,親自指導孩子語訓等行為。

(三)語言訓練

     聾兒的語言訓練實際就是言語訓練,也可以稱作說話訓練,它訓練聾兒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尤其是訓練他們聽懂語言和會說話的能力。大致上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聽話能力(對有聽力的聾兒而言)、看話能力(對有聽力的聾兒和沒有聽力的所有聾兒)、說話能力(對所有聾兒,包括沒有任何殘餘聽力的聾兒)。[4] 另外,國內學者張莉莉指出聾兒語言訓練,主要針對有一定殘餘聽力的學前聽力障礙兒童(程度70分貝的重度神經性耳聾),旨在通過語訓,説明聾兒學習語音,理解詞語,培養語感及自主學習語言的意識,使其掌握一定的懂話、說話能力,達到能聽會說、聾而不啞,為其之後的知識學習和社會性發展奠定基礎。[5] 可見在已有研究中語言訓練主要指口語訓練,目的是使聾兒具備聽懂語言和會說話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物件

以河北邯鄲、廊坊和唐山地區三個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機構中的聾兒家長為研究物件,共發放問卷97份,問卷的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為94份,有效率達96.9%

 

                       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N=94

題 項

項 目

百分比

年齡

20—30歲

30—40歲

30.4%

           64%

40及以上

5.6%

戶口

城市

9.5%

農村

90.5%

學歷

初中及以下

80.5%

  高中(中專)

14.9%

大專及以上

4.6%

職業

務農或無業

95%

其他職業

5%

    (二)研究方法:

     論文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

    (三)研究工具:

採用自編問卷,在大量閱讀有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聾兒家長和教師的個別訪談,編制初步問卷。在對部分家長進行試測後刪除不合適的題目並對題目語義的表達進行修改,制定《家長參與聾兒語言康復訓練的現狀調查問卷》。

問卷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具體而言,調查家長對聾兒語言訓練知識的瞭解程度,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情感態度和意志,以及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形式、頻率、效果。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家長對聾兒語言訓練的認知情況

 1.聾兒語訓前家長對語訓的認知情況

表 1 語訓前家長對聾兒語訓的認知情況

    題 項                         項 目                       百 分 比
                                 6個月以內                     14.9%

何時發現孩子有聽力障礙           6—12個月                     20.2%

1—2歲                        35.1%

2歲以上                       29.8%

 

何時開始語訓的                   發現耳聾後立即開始             60.6%

多方醫治無效後被迫開始         39.4%

 

醫生建議                       22.4%

經其他聾兒家長介紹             17.7%

如何來到的語訓機構               自己諮詢瞭解                   40.1%

多方醫治無效後                 5.5%

無法到普通學校學習             14.3%

 

1—2歲                         68%

孩子進行語訓的最佳年齡           3—7歲                         32%

7歲以上                        0%

任何年齡都可以                  0%

由表1可以看出64.9%的家長發現孩子有聽力障礙的年齡在一歲以上,實際上,家長應可以更早地發現孩子是否存在聽力障礙,儘早地發現才可能儘早地開始教育,以免造成康復時間的浪費,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家長對聾兒早期表現的相關知識瞭解較少,日常生活中沒有密切觀察孩子的聽覺語言行為,從而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聽覺異常。有60.6%的孩子是在發現耳聾後立即開始語訓的,可以看出家長有很強的康復聾兒的願望和決心,但近40%的家長表示是在多方醫治無效後才開始語訓的,可能由於本研究調查物件的文化層次較低,他們對聾兒及其康復的相關知識瞭解較少,並且獲得相應資訊的能力有限且管道較少,因此,在面對有聽力障礙的孩子,總認為通過醫療的手段能使孩子康復,盲目地求醫問藥,甚至天真地幻想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康復,或求助於一些迷信活動,沒有及時開展語訓,浪費了寶貴的康復時間。

由表1還可以看出有40.1%的家長是經過自己的諮詢瞭解來到的語訓機構,只有22.4%的家長是通過醫生建議來到的語訓機構,這說明醫院和語訓機構還沒有建立起更好的聯繫。對於聾兒來講,醫學的終點就是教育的開始,在聾兒確診後,醫院就應結合診斷以及治療的結果給出科學合理的建議,使聾兒儘早開始語言康復訓練,以免對聾兒造成第二次傷害,錯過語言康復的最佳時期。

    總的來說,在聾兒進行語言康復訓練之前,家長雖有很強的説明聾兒語言康復的願望,但能力不足,發現孩子有聽力障礙的時間較晚,再加上心存幻想聾兒會自然康復或過分依賴醫療手段以致開始語言康復訓練的時間更晚。家長對語訓的認知不到位,沒有認識到聾兒儘早開始語言康復訓練的重要性。醫校結合不到位,沒有及時給與家長合理的建議。

    2.聾兒語訓時家長對語訓的認知情況

                     表2語訓時家長對聾兒語訓的認知情況

     題 項                         項 目                       百 分 比
                                  非常瞭解                       3.2%

對語訓知識的瞭解程度              比較瞭解                      14.9%

                                  一般                          73.4%

                                  不瞭解                         8.5%

3個月                          0%

訓練多久能和別人正常交流          半年                          1.1%

一年                          19.1%

兩年及以上                    79.8%

 

學校                          16%

適合對孩子進行語訓的場所          家庭                          5.3%

聾兒接觸的各種環境            78.7%

 

老師                          4.3%

聾兒進行語訓時誰的責任更大        家長                          52.1%

各負一半責任                  41.5%

不清楚                        2.1%

    由表2可以看出80%以上的家長認為自己對語訓知識不瞭解或較少瞭解,表明在對聾兒進行語訓時,家長並沒有同時掌握必備的語訓知識。這與廖洪波的研究結果相似,聾兒家長認為自己對聾兒進行訓練的知識太少,訓練費力,希望有多種形式的免費培訓講座。[2] 這可能與家長本人的文化素質有關,論文的調查對象多為初中及以下學歷,以致家長不瞭解語訓知識及獲得語訓知識的途徑,也可能與家長的觀念態度有關。

由表2還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家長認為自己在孩子的語訓中責任更大,這表明家長有參與聾兒語訓的意識。從家長普遍認為應在聾兒接觸的各種環境中進行語訓和語訓產生效果的時間上也可看出家長對語訓的基本情況有較為客觀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聾兒接受語訓時,家長認識到了自己參與孩子語訓的重要性,對語訓有較為客觀的認識,但家長對語訓知識的掌握較為一般,從而影響了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效果。

(二)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情感態度

                   表3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情感態度

     題 項                             項 目                 百 分 比
                                       非常重要                 94.7%

語言訓練對聾兒的重要性                 比較重要                 5.3%

一般                     0%

不重要                   0%

 

非常願意                 63.9%

是否願意參與孩子的各種語訓活動         願意                     34%

一般                     2.1%

無所謂                   0%

 

很大                     100%

語言訓練對孩子的説明                   一般                      0%

不大                      0%

沒有                      0%

 

                                       非常明顯                 45.7%

自己參與孩子語訓的效果                 比較明顯                  33%

                                       一般                     20.2%

                                       不明顯                    1.1%

 

                                        非常迫切                68.1%

在參與到孩子語訓中,您的態度是          迫切                     20.2%

一般                     9.6%

無所謂                   2.1%

   

從表3可以看出所有家長都認為語訓對聾兒有重要作用,對聾兒的幫助很大,其中88.3%的家長參與聾兒各種語訓活動的要求很迫切,且78.7%的家長表示自己參與孩子語訓的效果明顯。李娜和張福娟在在相關研究中也表明同樣的觀點,即聾兒康復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配合的好壞。[6] 這是因為除了在學校接收語言訓練外,在家繼續延續語言訓練,使孩子始終處在語言環境中,充足的時間,加上正確的方法,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效果就會很明顯。

從表3還可以看出只有少部分的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態度欠積極,並表示參與孩子語訓的效果不太好,這與范素榮的結果相似,即家長存在康復意識淡薄的現象,沒有主動參與康復教育的意識,單純依靠孩子在教育康復機構中有限的受教育機會,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7] 這可能是因家長受文化和學歷所限,對語訓沒有正確的認識,參與孩子語訓的方法和態度欠妥,對孩子訓練沒有耐心。再者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經常忙於生計,沒有時間參與孩子的語訓。

    (三)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意志力

     表4 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意志力

                項 目

       頻 率

題 項

經常(很多)

有時(一般)

很少

從不(沒有)

在孩子語訓上投入的時間

 

57.4%

36.2%

6.4%

0%

放棄休息或工作時間參與學校的活動

75.5%

18.1%

4.3%

2.1%

放棄休息或工作時間親自參與孩子語訓

64.9%

28.7%

4.3%

2.1%

放棄休息或工作時間參加或學習相關的講座或知識

55.4%

37.2%

5.3%

2.1%

由表4可以看出超過半數以上的家長在孩子語訓上投入的時間很多,會經常放棄休息或工作時間參與學校教學活動,參加和語訓有關的講座或學習相關的知識,親自對孩子進行語訓。這說明家長不僅在情感態度上重視聾兒的語訓,還有很強的參與聾兒語訓的意志力。但也有部分家長在孩子語訓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這說明家長雖然能意識到語訓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由於受工作,家庭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參與孩子語訓的實際情況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

       表5影響家長選擇語訓學校的因素

        題 項                           項 目                百 分 比

語訓效果              93.6%

為孩子選擇與訓學校的首要依據           費用高低              5.3%

距家遠近              1.1%

 

    由表5可以看出93.6%的家長為孩子選擇語訓學校的首要依據是語訓的效果,只有一少部分的家長根據語訓費用的高低和距家遠近來擇校,這說明家長為孩子選擇學校的主要依據是語訓效果,表明家長在聾兒康復上投入了很大的財力和精力,康復聾兒的願望非常強烈。

    (四)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實際行動

      表6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頻率

                 項目

頻  率

題項

經常

有時

很少

從不

同老師溝通交流孩子的語訓情況

69.2%

25.5%

5.3%

0%

在家裡對孩子進行語訓

  90.4%

9.6%

0%

0%

主動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

  88.3%

11.7%

0%

0%

為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環境

  68.1%

27.7%

4.2%

0%

由表6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行動很積極,能夠主動和老師交流孩子語訓的情況,以便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語訓情況,為制定家庭語訓計畫提供依據。超過90%的家長會在家裡對孩子進行語訓,會有意識地用語言和孩子進行交流,並注重為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環境,在孩子學習、生活的各種環境下創造語言環境,鞏固語訓效果。

由表6還可以看出有一少部分家長在參與聾兒語訓的實際行動中投入的時間不夠,可能是對語訓的認識不到位或受家庭其他因素影響導致的,本研究的調查物件絕大部分是農村地區的,沒有固定的職業,以務農為主,收入低,大部分時間忙於生計,便會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即使有心參與孩子的語訓,也無力抽出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身上。

總的來數,68%以上的家長參與聾兒語訓時表現的很積極,頻率很高,但也有部分家長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孩子語訓上投入的時間不夠。

表7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實際行動

            題 項                   項 目                  百 分 比

在校學習和家庭訓練相結合                                    81.3%

孩子的語訓是通過何種方式進行的在學校由老師單獨進行          10.3%

親子同訓                                                    7.5%

全托在語訓學校                                              0.9%

創造語言環境,隨時與孩子交流                                41.7%

在家裡通過何種形式對孩子進行語訓  完成學校教師佈置的任務    34%

隨意性很大                                                  24.3%

0小時                                                       0%

每天用於孩子語訓的時間為                 1小時              27.7%

                                        1—2小時            52.1%

                                        2小時以上           20.2%

讓孩子接觸普通的同齡兒童                                     20.5%

如何為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環境  帶孩子到公園等人多的地方     23.1%

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                                 18.5%

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                               37.9%

 

由表7可以看出大部分聾兒的語訓是通過學校和家庭訓練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的,每天約進行12個小時。在家裡訓練時只有41.7%的家長注重為孩子創造語言環境,隨時與孩子交流,而58.3%的家長參與孩子語訓的方式主要是指導孩子鞏固練習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或者隨意性很大,表明家長意識到了自己參與孩子語訓的重要性,也願意參與孩子的語訓,但參與孩子語訓的形式單一,對孩子語訓時沒有長期的科學的計畫,語訓的方法不當,從而會影響語訓效果。

 

五、促進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建議

    (一)提高家長對聾兒語訓的認知水準

    1.醫院和學校相結合

醫學的終結就是教育的開始,在診斷出孩子的症狀後,根據聾兒聽力損失程度和耳聾的類型,給聾兒佩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進行聽力補償後,就應該開始語訓了。教育的越早,效果就越好,孩子就越有可能和正常人一起生活;教育的越晚,效果就越差,他們也就越難以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在診斷出孩子有聽力障礙後,不瞭解相關知識的家長,往往不願接受現實,總認為通過治療能使孩子重新聽到聲音,學會說話,不知道聾兒進行聽力補償後,要及時進行語言訓練來學習口語,只是一味求助於醫療來康復聾兒,四處求醫,不僅造成了經濟負擔,也錯過了孩子語訓的最佳時期,同時也造成了和語言有關的一系列知識、技能甚至思維的掌握和發展的困難。[4] 這時就需要醫院結合診斷結果給出科學合理的建議,讓家長認識到聾兒語訓的重要性,在孩子進行聽力補償後,提醒家長如何對症下藥,儘早開始補救,以免家長盲目地求醫問藥,耽誤了孩子的康復。

    2.加強宣傳教育

    利用廣播、電視來宣傳聾兒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8] 宣傳可面向兩類重點人群:一是聾兒家人,二是從事殘疾人工作與醫療衛生工作的人群,促使他們認識、理解、配合聾兒康復工作。

    3.教給家長科學的訓練方法

    學校系統地向家長傳授語訓的專業知識,並提供有關資料,讓家長自學語訓知識,使聾兒家長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語言訓練技術,評估技術,增強他們的教育意識。[8] 同時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家長瞭解了一些語訓知識後,可以讓家長走進課堂,和教師共同參與孩子的訓練,並在課下和教師密切配合,為聾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仔細觀察、記錄他們的語言發展狀況,制定系統的語訓計畫。

    4. 家長主動學習語訓知識

    家長學會語訓方法後就會發揮比教師更積極的作用。[10] 首先學校集體授課或小組授課的形式,很難照顧到每個孩子的需要和做到因材施教,聾兒的大多數時間還是和家長在一起度過的,家長更瞭解自己的孩子,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發音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家長有更多的時間去訓練聾兒,使聾兒語言能力得到強化。再次家長會更有耐心,希望聾兒康復的心情更迫切,行動更積極。因此需要家長學習相關的語訓知識,密切觀察、記錄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配合老師的工作,對孩子進行有計劃的訓練。

   (二)增強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情感態度

    1.幫助家長樹立信心

很多家長一心想通過醫療的手段使孩子恢復聽力,學會說話,因為對語訓知識瞭解較少,對語訓沒有較客觀的認識,認為送孩子到語訓機構就相當於給孩子貼上了特殊兒童的標籤,所以最後往往是多方醫治無效後被迫來到的語訓機構,這時對孩子的康復已經不抱多大希望,更沒有積極的態度去參與聾兒的語訓,只是在為孩子尋找一個能接受他的環境而已。這時就需要學校説明家長擺脫顧慮,樹立信心,讓家長知道聾未必啞,只要採取有效聽力補償措施後進行語訓,孩子完全可能學會口語,參與正常的社會生活,提高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熱情。

同時語訓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語訓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如聾兒的聽覺訓練、發音訓練、語言訓練等需要不斷地反復練習,需要家長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並且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明顯的效果,甚至有時還會有成績倒退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會失去信心,喪失耐心,焦躁不安,有放棄的想法,這時學校要經常和家長溝通交流,瞭解家長的心理狀態,説明家長樹立信心,讓家長知道語訓的長期性、艱苦性,知道這些都是語訓必然面臨的問題,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同時要結合孩子的語訓情況,給聾兒制定合理的語訓計畫。

2.家長要有參與聾兒語訓的熱情

家長要正確認識到聽和說的關係,意識到聾未必啞,應該靜下心來實事求是地安置自己的孩子,相信通過語訓孩子依然能學會口語,能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時家長要意識到自己參與聾兒語訓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瞭解和參與孩子的語訓,認識到自己和學校共同對孩子進行語訓的必要性,增強自己參與孩子語訓的熱情。

(三)增強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意志力

1.家長主動克服困難

    首先,家長要積極為聾兒選擇合適的語訓學校。其次,家長要認識到自己掌握相關語訓知識和技巧後,親自對聾兒進行語言訓練的重要性,從而努力克服參與聾兒語訓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充分利用時間對孩子進行語訓,每天堅持為孩子創造語言環境,並能夠長期堅持下來。主動參與學校的活動,主動參加舉辦的各種和語訓相關的講座並努力學習相關知識,為對孩子進行語訓奠定理論基礎。

    2.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

    本研究的調查物件90.5%是農村地區的,許多家長以務農為主,收入不高。在為孩子選擇語訓學校時,會受到家庭經濟條件和學校收費高低的影響。家長常為生計奔波,便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有時間參與到孩子的語訓中。這就需要國家進一步重視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針對家庭困難的聾兒家庭,政府部門加大幫扶力度,加大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完善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聾兒給予教育訓練和生活費的補貼,讓家庭經濟困難的聾兒能夠順利進入康復機構。[7]

    3.社會資源的愛心幫扶

    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事業和殘疾人的關注,人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更多的人開始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和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大家會通過各種形式幫助有困難的殘疾兒童,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安心地接受教育。[7]

(四)促進家長參與聾兒語訓的實際行動

1.處理好家長和老師的關係

教師和家長各自作為獨立的個體,在總目標一致的情況下,他們又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教師有目標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系統的訓練;家長輔助練習、實踐、鞏固,提高孩子的言語能力。[9] 教師要制定詳細的語訓計畫並經常和家長溝通交流,把語訓的方法傳授給家長,規定家長在家的語訓內容。家長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安排,有步驟、有計劃地對孩子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同時教師從家長的鞏固複習中找出下一步訓練的目標和內容。

    2.為聾兒創造語言環境

    對聾兒的語言訓練,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聾兒才有說話的願望。孩子除了在學校接受語言訓練外,在家還要延續語言訓練,使孩子始終處在語言環境中,孩子交流的頻率就會增多,語訓效果就會更好。這就要求家長客服自卑心理,無論在什麼場合,都要大膽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盡可能的認知和理解事物,積累語言,促進聾兒思維的發展,另外還要讓孩子多和同齡聽力正常兒童多交流,促進語言更好的發展。

    3. 語訓和其他早期教育有機結合

    在關注孩子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更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家長應注意用正確的心態來養育這類孩子,既不溺愛,也不嫌棄,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品德。其次,要通過遊戲等活動促進聾兒身體的發育、形成良好的體質。最後,要注意讓孩子在認知活動、社會行為、生活能力等方面獲得進步。

 

六、結語

通過對河北省邯鄲、廊坊和唐山三個地區部分聾兒語言康復訓練機構中家長參與聾兒語言訓練的現狀進行研究,發現聾兒家長認識到了語訓對孩子的重要作用,對參與孩子語訓的態度很積極,但對語訓知識的掌握存在欠缺,參與聾兒語訓的意志力較強,參與聾兒語訓的頻率較高,但形式單一,缺乏科學系統的計畫,這需要家長加強和老師的溝通交流,雙方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提高孩子的語訓效果。

    但是,由於研究者能力及時間、精力的限制,本研究對聾兒家長對聾兒語言康復訓練參與的關注範圍還是不夠廣泛,尤其是如何構建家長有效地參與聾兒語言康復訓練的機制是值得相關研究者今後繼續探討的。

   

  七、參考文獻:

    [1] 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聾兒家庭康復教材[M].華夏出版社,2012

[2] 廖洪波.82例聾兒家長對康復認知與需求的調查[J].中國聽力語言學.2005,(5):47-49

[3] 韓梅.特殊教育學校家長參與情況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563(9)

[4] 劉全禮.中國家庭子女教育特殊兒童家長讀本[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5] 張莉莉.聽力障礙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4)

[6] 李娜 張福娟.聽力障礙幼兒早期干預的個案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7,(8):24-27

[7] 范素榮.影響“聾兒家長”在聾兒康復效果中的因素及對策[J].考試.2013,(26):190-191

[8] 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9] 沈秀萍.聾兒康復,家長同樣是教師[J].小學時代,2012

[10] 臧瑞霞.“親子同訓”在聾兒語言康復訓練中的重要作用[J].百花園地.2009,(7):159-160

[11] 楊福義 張福娟.聽力障礙兒童家庭康復個案[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5:2196

[12] 魏麗娜 薑麗萍.全托聾兒家庭康復新模式[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學.2004,(3):47-48

[13] 鄭紀東.聾兒語訓過程中的幾點體會[J].和諧校園.2010,(12):94

[14] 楊立明.聾兒家庭早期干預的策略與方法[J].現代特殊教育.2007,(10):44-45

[15] 楊福義 張福娟.聽力障礙兒童家庭康復個案[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5:2196

[16] 陳大力.聽力障礙兒童言語訓練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1

[17] 餘敦清.聽力障礙與早期康復[M].華夏出版社.2010

 

Abstract

The Study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the Language Training of Deaf Children

DuFene

Hebei  Tangshan  Tangshan Teachers’ Colleage

Abstract   Parental involvement the language training of deaf children is an activity which influences the result of language training through various forms .The cooperation of parents and schools,the level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fluence the result of language training . The thesis uses the questionnaire to research the situation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f language training in Hebei provi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attitude is more positive and the volition is stronger , but the parent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knowledge and systemic plan of language training . Based on this , The thesis thinks that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resul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eaf children into mainstream society.

Key words:Parents of deaf children  parental involvement  deaf children  language training

%E5%AE%B6%E9%95%B7%E5%8F%83%E8%88%87%E8%81%BE%E5%85%92%E8%AA%9E%E8%A8%80%E8%A8%93%E7%B7%B4%E7%9A%84%E7%8F%BE%E7%8B%80%E7%A0%94%E7%A9%B6
%E5%AE%B6%E9%95%B7%E5%8F%83%E8%88%87%E8%81%BE%E5%85%92%E8%AA%9E%E8%A8%80%E8%A8%93%E7%B7%B4%E7%9A%84%E7%8F%BE%E7%8B%80%E7%A0%94%E7%A9%B6 %E5%AE%B6%E9%95%B7%E5%8F%83%E8%88%87%E8%81%BE%E5%85%92%E8%AA%9E%E8%A8%80%E8%A8%93%E7%B7%B4%E7%9A%84%E7%8F%BE%E7%8B%80%E7%A0%94%E7%A9%B6